氢能源-零帕网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从氢的供需拆解探寻氢能发展方向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从氢的供需拆解探寻氢能发展方向

氢作为战略性脱碳能源载体,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随着净零碳排放成为全球目标,低碳、灵活、高效且生产方式多样的氢能源,正逐渐成为重塑全球能源架构、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 氢能在我国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中具重要战略意义,“十四五”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围绕氢能频频表态,促发展举措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体系和产业标准随之建立健全,氢能产业有望开启全面发展的加速期。
氢能源产业链设备梳理:产业趋势逐渐明朗,氢能设备迎来机遇

氢能源产业链设备梳理:产业趋势逐渐明朗,氢能设备迎来机遇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设备端有望优先受益。1)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在碳中和愿景下需求较大: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预计到 2050 年全球氢气需求量将达到 6.6 亿吨,其中中国约为 1.95 亿吨(2022 年仅 0.35 亿吨)。2)设备降本是氢能突围的关键之一:当前氢能产业受成本制约,在无补贴情况下,氢价及燃料电池汽车成本高于锂电及燃油车,其中设备在各环节中占比较高(根据我们测算,大安风光制氢项目中电解槽占总投资成本24%;加氢站建设中设备成本占比 71%;氢能重卡中燃料电池成本占比 52%);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氢能的2.0时代到来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氢能的2.0时代到来

近期工信部等 7 部门发布《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氢能作为“未来能源”,并且要求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和发电领域布局产业发展。相比此前氢能产业规划,我们看到此番不再局限于交通和储能领域,向多元绿氢以及其衍生产品发展。我们认为氢正在进入 2.0 时代,需求侧的多元化发展更接近氢作为广泛使用的工业原料,能源载体,和零碳能源的本质,这才能更快的推进产业规模化与技术迭代,打破此前缺乏需求+成本较高无法产业化的僵局。与过往市场报告不同,本篇报告从需求出发,分析了化工,工业、交通、
绿氢(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绿醇绿氨崛起,投资机会涌现

绿氢(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绿醇绿氨崛起,投资机会涌现

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绿电成本下降,我国绿氢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签约、获批及公示的绿氢项目数量累计64个,项目规划总投资突破4100亿元,全部投产后新增绿氢产能将达234.7万吨/年(绿氨和绿色甲醇项目按氢当量折算)。据我们测算,截至2024年1月,光伏电站LCOE发电成本有望降至0.175元/kWh,耦合风电后绿电成本降至0.221元/kWh,该电价下的碱性电解槽制氢法成本为15.20元/kg,扣除制氢补贴和碳税收益成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制氢端及绿氢平价之路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制氢端及绿氢平价之路

蓝氢为过渡方案,绿氢是终极路线,2030 年光伏耦合绿氢成本有望降至 1~1.5 美元/kg。2022 年全球氢气总生产量约 9500 万吨,同比增长 3%,目前传统化石燃料制氢仍为主要方式,但包括绿氢和蓝氢在内的低碳制氢方法发展迅速,IEA 预计到 2030 年,低碳氢产量可达 2000 万吨,其中主要分布在欧洲(30%)和澳大利亚(20%)地区。目前国内灰氢成本最低(煤制氢 7~10 元/kg、工业副产制氢 10~16 元/kg),绿氢的生产成本最高(市电生产成本 30~40元/kg),未来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绿氢降本路线清晰,电解槽市场空间广阔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绿氢降本路线清晰,电解槽市场空间广阔

氢能产业链覆盖制、储运加及应用,绿氢制取环节有望最先受益。1)制取:氢能主要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绿氢的生产过程中不会有碳排放产生。我们预计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进以及绿氢制取技术的不断突破,绿氢能有望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绿氢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电解水制氢,其中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发展最为成熟,PEM 电解水制氢技术处于商业化初期,发展前景广阔。2)储运加:气态、低压氢能储运技术为当前国内发展主流,未来将按照“低压到高压”、“气态到多相态”的技术方向发展。我国加氢站发展已初具规模,然而由于技术不够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储运加端及氢国际贸易之路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储运加端及氢国际贸易之路

氢的储存:储氢方式要考虑存储氢的容量、存储的时间、所需的释放速度以及区域地理条件。1)储罐储氢:氢通常以气体或液体的形式储存在罐中,用于小规模移动和固定应用。储罐储氢适用于短期小容量储氢和能源和燃料匮乏的地区,储氢效率高达 99%。2)地下储氢:要满足数周或数月(TW·h 级)规模的能源储存供应,则需要地下储氢以满足最长至几个月的储能需求,需要时可采出直接使用,也可以转换为电能利用,目前主要的地下储氢方式有盐穴、枯竭油气藏、含水层和衬砌硬岩洞,其中美国和欧洲的盐穴储氢项目正在开发中。[NeadP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绿氢经济性可期,高碳场景替代加速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绿氢经济性可期,高碳场景替代加速

本篇报告写在光储大幅降价的背景下,市场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光储平价端,鲜少关注到其降价带来的延伸应用影响,我们本篇报告引领性地分析了光储降价带来的对氢能行业经济性的重要影响:一是光储降价后,绿氢制取的经济性开始显现;二是绿氢成本下降后,其在化工、交通、储能和冶金领域的经济性逐步开启,应用场景得到打开。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住行发电用氢端及应用开阔之路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住行发电用氢端及应用开阔之路

交通用氢:NZE 情景下至 2030 年交通用氢量有望达 800 万吨,其中需求最大的领域为汽车(50%)和船舶(45%)。1)汽车用氢:2022 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超 40%,韩国和美国为前两大市场,中国主要发展氢能重卡。在美国加州及美国 15 个州承诺协定基础上,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全球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零排放中重型车辆的发展。欧洲地区,建立H2Accelerate 合作组织,分阶段部署目标在 2030s 实现燃料电池卡车的全面工业化;2023 年 9 月 22
氢能源专题报告:工业用氢端及绿色转型之路

氢能源专题报告:工业用氢端及绿色转型之路

氢制合成氨:合成氨位居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首位,绿氨成本下降仍需要绿电成本的降低,掺氨混燃有望打开绿氨消费场景。1)市场和应用:氨是世界上生产及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品之一,目前 80%以上用于生产化肥。我国是最大的合成氨市场,产量约占全球的 30%,消费主要用于农业、工业、储能。2)成本平价:目前绿氨成本(720-1400 美元/吨)相较灰氨(110-340 美元/吨)不具备竞争优势,到 2030 年有望实现平价,主要受益于可再生电力和电解槽成本的下降,以及 Haber-Bosch 过程效率的提升。3
2023年氢能产业洞察白皮书

2023年氢能产业洞察白皮书

氢能作为高效低碳的能源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有望获得快速发展。但是相较于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我国氢能产业仍存在政策引导不够、统筹协调不足、关键零部件未完全自给、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产业经济性较差等方面的挑战。本报告从氢能的特点和分类入手,基于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对我国发展策略、氢能产业链、我国氢能产业政策、氢能产业投融资等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以期对我国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气态氢气储运技术迭代路线明确,产业化提速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气态氢气储运技术迭代路线明确,产业化提速

氢储运是连接上游制氢和下游用氢的桥梁,地区间制氢成本差异、氢气供需错配为氢储运创造发展空间。高压气态储氢是氢储运主流技术路线,随着上游绿氢制备项目规模化上马,我国气态储氢产业化有望提速;输氢管道处于示范期,短期内长管拖车运输是储运氢气主流路线;2022-2025 年储氢瓶市场规模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64%;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潜在亿吨放量空间,绿氢消纳及驱动力探讨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潜在亿吨放量空间,绿氢消纳及驱动力探讨

氢气消纳潜在上亿吨量级,带动万亿市场规模启动。氢气消纳主要集中在化工、钢铁、储能和交通四大领域,从短、中期以及理论极限值分析来看,短期已立项规划的绿氢项目可带动上百万吨氢气需求和上百亿元市场空间,而在绿氢全面渗透下,潜在的消纳空间高达亿吨,将催生氢气和相应设备的万亿市场规模。
2023年上半年氢能产业跟踪报告:氢能行业投资重心转移,需重视上游环节发展

2023年上半年氢能产业跟踪报告:氢能行业投资重心转移,需重视上游环节发展

2023 年上半年,中央+地方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氢能产业发展,以完善上游产业链为主。截至目前为止,五大示范城市群自 2020 年 8 月底成立以来已经过去 3 年,虽然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已经得到大幅下降,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游环节的高成本,因此我国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积极出台了多项政策,用于完善上游产业链。2023 年 3 月 23 日,国家中央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出:1)到 2025 年,基本掌握氢能产业核心技术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应用场景多点开花,燃料电池前景广阔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应用场景多点开花,燃料电池前景广阔

氢能:零碳可持续的理想能源,下游应用潜力巨大。氢能是一种优质的二次能源,具备清洁零碳、可再生的优势。从应用端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氢能可在多种场景替代汽油、柴油、天然气等能源,促进工业、交通等领域深度脱碳;从供给侧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氢能够以水为原料、使用风电、光伏作为清洁电源制取,是优质可再生能源,推广潜力巨大。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风正劲好扬帆,绿氢发展正当时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风正劲好扬帆,绿氢发展正当时

氢能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战略意义突出。基于碳中和共识及对能源安全的考虑,发展氢能势在必行。国内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氢能发展的支持政策,并做出了远期发展的目标:我国规划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年;日本/美国/欧盟分别规划到 2030 年形成300/1000/1000 万吨/年的清洁氢生产能力。
波士顿咨询-中国氢能产业展望

波士顿咨询-中国氢能产业展望

近年来,氢能产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极端气候事件的多发,各国政府对于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愈发重视,碳中和成为了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与此同时,化石能源危机的逐渐凸显,也呼唤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性发展,以建立真正可持续、零排放的全新能源体系。氢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洁能源。在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使得氢能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电—氢”转化,波动性的绿电可以大规模转化为氢能,进行长周期的储存、运输和能源化使用,从而使得氢能有望在未来能源结构
2023中国氢能产业-氢应用环节深度研究报告

2023中国氢能产业-氢应用环节深度研究报告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指出,“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氢能源将为各行业实现脱碳提供重要路径。目前氢能的成本较高,使用范围较窄,氢能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氢能源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中,在建筑、发电和发热等领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60年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氢气使用量分别占比60%和31%,电力领域和建筑领域占比分别为5%和4%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政策需求共振,氢能电解槽快速增长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政策需求共振,氢能电解槽快速增长

氢能具有能源和原料双重属性,国内外政策驱动绿氢快速渗透。作为能源,氢 能主要应用在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上,下游对应燃料电池车、储能等场景。作为原料,氢能主要应用于合成氨、甲醇、以及冶金等领域。欧洲通过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协议,设定 2030 年本地生产+进口各 1000 万吨绿氢的目标,内部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和能耗双控推动绿氢发展,主要应用于化工端。统计目前国内及与国际合作的绿氢项目,我们预计 22-25 年释放3000-3200 台电解槽订单。
氢能源二轮车市场分析:不依赖补贴的市场

氢能源二轮车市场分析:不依赖补贴的市场

氢能在小型燃料电池应用场景上可以不依赖补贴,二轮车是很好的场景。氢气能量密度较锂电更高,过往大家主要关注于重卡,船舶,飞机,高铁,户储等领域,但是二轮车等小型储能单元领域,氢能更具优势,核心在于储能单元较小,总成本占比较低。氢能二轮车领域既面对B端运营,又有C端高端消费群体,同时投资成本较低,不依靠补贴就为氢气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场景。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液态储氢,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理想方案,产业化持续推进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液态储氢,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理想方案,产业化持续推进

氢的储运是当前我国氢能行业大规模发展的痛点,低温液态储氢和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均适用于大规模长距离氢气运输。氢储运环节处于氢能产业链中游,连接制氢和用氢端,我国氢能供需存在错配,供给端我国氢气资源“西富东贫,北多南少”而在需求方面呈现相反状况,同时目前氢储运环节存在成本高、储氢难的问题,因而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储运技术是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必要保障。液态储氢技术主要包含低温液态储能技术和有机液态储能技术,其优势在于:1)相较于高压气态储氢密度23.5-40kg/m3,低温液态储氢体积密度为70.6kg/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绿氢,从0到1,构建新老能源绿色纽带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绿氢,从0到1,构建新老能源绿色纽带

氢能兼具能源与化工原料属性,是理想的连接新老能源的媒介。“碳中和”目标推进,碳税方案落地预期,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等因素助力绿氢发展。我们推荐在绿氢产业链布局的石化龙头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绿氢绿电先行者宝丰能源,轻烃龙头卫星化学。其他受益标的包括具备电解槽制造能力的石化机械、兰石重装、昇辉科技、双良节能以及相关阀门供应商江苏神通等。国内氢气年产量超 3300万吨,化工行业是需求大户:根据中国煤炭行业协会数据,2021 年国内氢气产量约 3342 万吨,其中炼化、煤化工、合成甲醇以及合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能 “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能 “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初期应用的突破口,也是政策支持的重点。成本是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中大型商用车是有望率先推广的方向,我们选取 4.5吨物流车(中型货车)、49 吨重卡(重型货车)和 12 米公交车(大型客车)为代表,分析了它们的成本何时能降到与油车相同的水平。在不考虑补贴的情况下,预计 2024 年,“4.5 吨物流车”可以实现“氢油平价”,“49 吨重卡”预计将于 2025 年实现“氢油平价”,此后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迎来大范围推广。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制氢电解槽产业化进程加速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制氢电解槽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球能源向低碳转型,各国政策推动氢能发展。氢能是一种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具备清洁环保、热值高等特点,可大规模应用于交通、工业、建筑及储能领域。中欧美日韩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很早就将发展氢能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层面,出台相应发展规划、路线图以及产业政策。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全面平价和大规模发展,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绿电制氢产业也影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能源署(IEA)预计到 2030 年全球电解槽装机量有望达到 260GW 以上。绿氢平价时代即将到来。目前化石燃料制氢生产成本约 10-17 元/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起于青萍之末,似将百花齐放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起于青萍之末,似将百花齐放

全球氢能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热度持续提升。我们从制—储—运—加—用五个环节分析了氢能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制氢:灰氢是现在,绿氢是未来,绿氢正加速平价。从氢气制取方式占比看,全球氢气制取方式以天然气 SMR 为主,而我国以煤气化制氢为主。分成本对比看,在各个设备、原料及技术当前的背景下,我们测算天然气制氢成本为2.19 元/Nm3,煤制氢成本为 1.11 元/Nm3,焦炉煤气制氢成本为 1.39 元/Nm3,ALK 制氢成本为 3.29 元/Nm3、PEM 制氢成本为 4.66 元/Nm3。虽
氢能源设备行业深度报告:氢能产业周期开启,核心设备先行

氢能源设备行业深度报告:氢能产业周期开启,核心设备先行

氢能政策利好频出,行业发展有望进入加速期,绿氢产业蓄势待发,上游制氢设备有望率先放量,关注氢能产业链本土优势企业。核心结论:氢能市场序幕拉开,产业链有望自上而下放量。中国氢能规划明确,产业周期已开启,绿氢项目呈现高景气度,电解槽需求快速增长,上游制氢端率先受益。增长动能将自上而下逐级传导,叠加来自终端应用侧的深度脱碳需求,有望带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设备放量。首次覆盖氢能设备行业,给予增持评级。投资要点:制氢环节建议关注有前期布局的电解槽生产商以及由能源、光储行业切入制氢设备的企业,受益标的包括华电
氢能行业深度研究:氢能源产业链企业梳理

氢能行业深度研究:氢能源产业链企业梳理

本篇报告是我们华创能源化工团队氢能研究系列的第二篇报告,主要对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相关企业进行详细梳理。制氢端:两种模式并行发展,需求消纳为发展关键。当前国内制氢企业多依托自身主业与氢气之间关联性开启制氢之路:焦企等化工企业依托工业副产氢气产能,以参股下游产业链/区域销售等方式实现氢气消纳;项目基地位于三北地区,并以氢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通过风光电一体化制绿氢,实现绿氢对原用化石能源的替代。在政策驱动下,前者短期内有望依托主业外售氢气获取超额收益,后者作为率先开启清洁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示范性项目的企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有望成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有望成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

氢能有望成为 21 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具有零碳、高效、可储存、安全可控等显著优势,是实现碳中和目标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按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的定义,氢能是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载体。 氢气的制取主要有化石能源重整、工业副产提纯和电解水制氢三种工艺,电解水制氢有望成为最终选择。氢气的储存主要有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固体储氢三种方式,应用场合不同,相应匹配的氢气储存方式不同。氢气运输分为气态输送、液态输送和固态输送,气态和液态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能示范城市群扩容临近,川渝鄂竞争实力强劲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能示范城市群扩容临近,川渝鄂竞争实力强劲

川渝鄂相比其他候选城市群在政策+产业链发展+下游应用方面都有一定基础与潜力,在第三批示范城市群扩容中具备竞争力。我们分析了川渝、湖北、福建、浙江、山西以及山东等地区的氢能政策、财政实力、产业链基础等各种影响氢能行业发展的因素,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认为川渝鄂相比其他地区更有竞争力入围第三批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川渝地区在地理位置、氢能资源、产业链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而湖北省氢能科研实力较强,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很大力度支持,并且,湖北省依靠自身成熟的传统汽车产业链做配套来扶持氢能产业链建设,使得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风扶摇,产业化快马扬鞭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风扶摇,产业化快马扬鞭

氢能行业潜力大,电解氢为双碳趋势下的重要战略方向。氢能具有高能量密度、资源无限、零碳等优势,目前全球及我国氢气主要来源于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电解绿氢不足 1%,双碳转型将为电解制绿氢打开广阔空间。电解氢有碱性水、PEM、SOEC 三种主流路线,碱性水商业化成熟,性价比最高,为当下主流;PEM 电解体积小能耗低,启停更快且纯度高,但仍在商业化初期而成本较高;SOEC 高温路线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电耗更小,但仍在研发转化阶段。电解槽为电解水系统核心设备,在碱性水和 PEM 系统中价值量占比超过 50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 :绿氢星辰大海,电解槽放量可期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 :绿氢星辰大海,电解槽放量可期

多因素驱动我国绿氢产业爆发式增长。2023 年以来我国绿氢产业的景气度明显提升,2023Q1 国内有 13 个绿氢项目签约或进入开工环节,涉及绿氢产能超 15 万吨/年,电解槽容量达 835MW,已超 2022 年全年。我们将我国绿氢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归为四点:(1)氢能是能源发展的必然结果;(2)氢能是深度脱碳的必然选择;(3)氢能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4)激烈的国际竞争促使当下大力发展氢能。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快马加鞭,产业链布局加速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快马加鞭,产业链布局加速

本文是我们华创能源化工团队氢能产业研究系列报告的第一篇,重点从产业政策作为切入点,剖析氢能从上游制氢,到中游氢气的储运加注,再到下游应用的基本情况,对各环节技术、成本、政策以及行业现状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并以合理假设做出 2025 年/2030 年/2050 年三个关键节点氢能发展的定量预期。氢能战略地位基本确立,地方政策加码助力。作为兼备清洁和高效两大优势的能源,氢能或将成为全球实现零碳社会的终极答案之一。自 2022 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印发,氢能产业的战略地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的制取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的制取

核心结论。氢的制取主要有三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一是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二是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三是电解水制氢。据中国氢能联盟,氢能产业发展初期,增量侧,将以工业副产氢就近供给为主;中期(2030 年),将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煤制氢等大规模集中稳定供氢为主;远期(2050 年),将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为主。煤气化过程中碳与水蒸气反应产生 H2,该反应为煤化工制氢关键。煤的气化过程是热化学过程。它是以煤或焦炭为原料,以氧气、水蒸气等为气化剂,
氢能源-燃料电池行业专题报告:碳中和及储能背景下,千亿氢储能市场一触即发

氢能源-燃料电池行业专题报告:碳中和及储能背景下,千亿氢储能市场一触即发

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持续上升,新型能源结构转型催生储能需求。电力行业成为碳交易市场的先行试验田,双碳政策背景下我国向新型能源结构转型,可再生能源装机迎来高增,预计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 4 成。风光发电具备波动性,新型能源结构下催生储能需求,其中长时储能需满足大规模应用和时间边际成本低的特性。氢储能将成为长周期、大规模储能场景的最优选择,是非电能源消费领域碳中和的关键。氢储能属于广义储能,利用风光富余电能电解水制氢,在终端应用环节直接使用的方式。氢能大规模应用和时间边际成本
氢能行业专题报告:绿氢放量在即,电解槽有望率先受益

氢能行业专题报告:绿氢放量在即,电解槽有望率先受益

双碳背景下氢能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氢能具备来源多样、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被誉为“21 世纪的终极能源”,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氢能发展。我国积极推进氢能发展战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绿氢发展加速,2023 年一季度电解槽公开招标825MW,已经超过 2022 年全年出货量。欧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发展,纷纷通过补贴、税收地面等政策,氢能现已进入实质发展阶段。绿氢产业化发展进程加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氢能
氢能源专题报告:制氢篇,时机已到,绿氢迎来产业化拐点

氢能源专题报告:制氢篇,时机已到,绿氢迎来产业化拐点

氢能是实现深度脱碳的终极选择。氢能能够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并且能够帮助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消纳,实现电网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是我国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氢能的能源属性已经得到政府认可,多重利好政策下发助力氢能发展,由于氢能在我国低碳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预计其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其中化工和交通领域对于氢能的需求快速增长。破局在即,绿氢制取迎来产业化拐点。化石能源和工业副产制氢为主流制氢方式,在全球及我国氢能制取中占比合计95%以上,而电解水制氢受限于技术难度大
氢能源行业制氢专题报告:商业模式起步,绿氢初试锋芒

氢能源行业制氢专题报告:商业模式起步,绿氢初试锋芒

氢能:零碳可持续的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能是一种优质的二次能源,具备清洁零碳、可再生的优势。从应用端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氢能可在多种场景替代汽油、柴油、天然气等能源,促进工业、交通等领域深度脱碳。从供给侧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氢能够以水为原料、使用风电、光伏作为清洁电源制取,是优质可再生能源。目前氢作为能源应用的程度不高,主要作为工业原料使用;未来,随着各国大力推广绿电制氢和氢能应用,氢能有望实现大规模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电力、建筑等领域。IEA预计,203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达到1.8亿
氢燃料行业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

氢燃料行业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

重型车辆排放贡献显著,推动重型车辆电气化是交通领域脱碳的重点欧盟: 重型车辆脱碳法规的提案目标->2030年减排45%,2040年90%中国:“双碳”目标下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多个政策通过规定新能源车辆占比/置换补贴等方式推动公共领域商用车电动化美国:2020年推出清洁卡车法规->制造商需要逐年提高零排放卡车占比相比起乘用车和轻型车,重型车辆电气化遇到一系列挑战全球多国将低碳氢能视为未来全球低碳能源结构中的一环,发布了氢战略与规划蓝图,提出产能目标交通是氢能重要的下游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储运短中长期发展推演,气、液、管道逐步过渡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储运短中长期发展推演,气、液、管道逐步过渡

短期近距离气氢拖车,中期气氢拖车短距离与液氢长距离结合,长期管道输氢。储运环节成为氢能大规模应用下重点突破环节,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储运体系逐步建立。综合全文测算,液态储氢(液氢、液氨、甲醇)和管道运输成本对距离不敏感,均适用于长距离储运,气氢拖车对距离较为敏感,更适用于短距离。▪ 短期:运输距离在 300km 以内时气氢拖车较为经济,因此当前加氢站应尽可能分布在氢源附近;▪ 中期:液氢及储运装备发展相对成熟时,液氢运输将成为长距离运输主流,形成“短距离气氢拖车,长距离液氢槽车”运
氢能源制氢行业专题报告:绿氢电解槽,方兴未艾

氢能源制氢行业专题报告:绿氢电解槽,方兴未艾

需求侧:脱碳和氢储催生需求,化工和交通领域是用能主体I. 需求源起:氢能是清洁零碳的二次能源,能源转型不可或缺。当前绿氢难言经济性,我们认为欧盟碳关税和双碳政策将成为氢能需求的直接驱动因素。一是欧盟碳关税将于2026年起征,叠加国内双碳政策,氢气将成为部分工业或交通等电气脱碳受限领域的最佳选择;二是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氢能作为优质的大规模跨季长时储能,配置需求将逐渐提升。II. 需求方: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为3300万吨,化工需求量占比达84%(2019年)。据《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
固态储氢专题研究报告:新兴技术优势凸显,从零到一前景广阔

固态储氢专题研究报告:新兴技术优势凸显,从零到一前景广阔

氢的储运是当前我国氢能行业大规模发展的痛点,固态储氢优势凸显。储氢的技术有很多种,如液态储氢、气态储氢、固态储氢等,其中固态储氢的优势:1)相比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方式,固态储氢的体积储氢密度非常高,液氢体积密度为70.6kg/m3,固态储氢在90-110kg/m3之间;2)固态储氢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储存,使用方便,安全性更好。目前主流固态储氢技术路线为金属氢化物,通过加热 /放热实现金属放氢/吸氢,从而形成金属储氢,目前金属氢化物材料主要包含包括镁系、钛系、钒系、稀土系及复合储氢合金等。政策推
东方电气专题研究:东方电气的“氢”实力如何?

东方电气专题研究:东方电气的“氢”实力如何?

十余年深耕,积极推进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布局。公司自2010年开始启动燃料电池研发工作,历经多年探索和积淀,全面布局氢能全产业链:旗下东方氢能已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膜电极、高功率密度电堆及测试设备;旗下东方锅炉致力于加氢站系统集成、储氢罐生产制造、氢燃料电池供能系统等。此外,2022M8东方氢能产业园正式投运,是国内首个制储用一体化多场景氢能全产业技术应用示范园,为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装备、应用和系统方案支持。氢燃料电池端:千亿级市场有望启动,先行者有望深度受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储运千亿市场蓄势待发,氢压机及储氢瓶放量在即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储运千亿市场蓄势待发,氢压机及储氢瓶放量在即

氢能储运是氢能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氢能需求的快速增加,2030年全球氢气产量有望达到17998万吨,氢能市场的持续扩张将推动中游氢能储运的快速发展。同时目前储运氢环节约占氢气总成本的30%-40%,未来随着降本诉求的不断提升,储运环节将成为氢能降本的关键环节之一。高压气态储氢仍为现阶段主流选择,氢压机、储氢瓶等核心设备需求快速放量。氢能储存主要分为气、液、固三种形态,高压气态储氢凭借技术及成本优势成为主流选择,其中核心设备为氢压机及储氢瓶。受益于储存需求的不断提升,压缩机及储氢瓶市场规模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美国氢能发展现状和前景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美国氢能发展现状和前景

全球2021年生产氢气约9000万吨,中国、欧洲与美国是目前全球三个主要的氢能生产国,从产量来看,中国氢能产量居世界第一,2021年年产量达3300万吨;欧洲与美国基本持平,同年产量约1000万吨。2020年以来美国电解水制氢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美国99%的氢气生产来自化石燃料,其中95%来自SMR的天然气,4%通过煤炭,只有1%的氢是通过电解生产的。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欧洲氢能发展现状和前景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欧洲氢能发展现状和前景

根据欧盟能源总局,2021年欧盟能源结构里天然气/石油/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占比分别为25%/32%/18%/11%;连通俄罗斯和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达8条,每年向欧洲输送量达3000亿立方米,其中因战争、制裁被搁置的“北溪2号”,运力达550亿立方米;欧盟国家的天然气极大依赖来自俄罗斯的进口(41%),地缘政治的影响为能源的稳定输送带来不确定性。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绿氢,第四次能源革命的载体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绿氢,第四次能源革命的载体

绿氢是可再生能源深度脱网与工业深度脱碳的完美结合,10 年高速增长产业周期开启:绿氢是通过光伏、风电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电解水制氢,一方面生产过程实现零碳排放,另一方面以其大规模、长周期、长距离等储能优势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绿氢下游短期空间来自在化工领域对灰氢替代,长期增量空间来自交通领域、天然气加氢、炼钢用氢,助力工业、交通领域减碳,是全球第四次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21 年全球纯氢气产量 7000 万吨左右,其中绿氢占比不足0.1%,23-24 年全球风光氢一体化项目密集开建
氢能源行业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分析

氢能源行业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分析

氢能是清洁、低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额外污染,也不产生CO2排放。按照氢能的制取方式,可将氢能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灰氢:从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碳排放强度高;蓝氢:化石燃料制氢+CCS(即碳捕集技术)制取的氢气,碳排放强度低;绿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几乎没有碳排放。氢能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部分制氢过程可能产生碳排放,但未来随着绿氢的推广,氢能产业的碳排放预计将显著减少,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据IEA预测,2021-2050年,氢能在全球降碳行动中的累计贡献度为6%。
氢能源行业专题分析:认识氢能

氢能源行业专题分析:认识氢能

核心结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能帮助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加速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低碳化。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将氢能确定为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我们认为,氢能产业具备高质量投资价值。目前,全球氢气的主要生产、消费领域都来自于化石能源。2021 年,全球氢气产量 9400 万吨,主要为化石能源制氢。其中,天然气制氢占比 62%,煤制氢
氢能源加氢站行业研究:燃料电池车先锋军

氢能源加氢站行业研究:燃料电池车先锋军

加氢站为燃料电池车基础设施,各地秉持适度超前建设原则,2022 年新增投运 94 座,累计超300 座,预计到 2025 年远超 1000 座;“十四五”和“十五五”加氢站累计投资空间约 115 亿元、357 亿元;大规模、高压强、合建站为发展趋势。当前加氢站投资造价仍高,存设备国产替代和规模化降本预期;加氢售价主要靠前端制氢和储运降本推动。
氢能源产业2022年四季度跟踪报告:氢能行业2023年可期,全年氢车数据略超预期

氢能源产业2022年四季度跟踪报告:氢能行业2023年可期,全年氢车数据略超预期

氢能源推动高质量绿色转型,中央积极出台政策推动清洁能源低碳发展。随着俄乌冲突进入常态化,全球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能源安全体系受到巨大挑战,中国为了推动原材料以及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不得不通过向清洁能源绿色转型来实现,未来氢能作为终极能源将得到大力发展。2022 年 11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统计局以及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从五个方面对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提出要求,完善了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
2022氢能源行业简析报告

2022氢能源行业简析报告

氢能是清洁、低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额外污染,也不产生 CO2排放。按照氢能的制取方式,可将氢能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灰氢:从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碳排放强度高;蓝氢:化石燃料制氢+CCS(即碳捕集技术)制取的氢气,碳排放强度低;绿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几乎没有碳排放。氢能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部分制氢过程可能产生碳排放,但未来随着绿氢 的推广,氢能产业的碳排放预计将显著减少,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据 IEA 预测,2021- 2050 年,氢能在全球降碳行动中的累计贡
氢能行业2023年展望:关键之年,期待突破

氢能行业2023年展望:关键之年,期待突破

预计 2023 年在政策效果合力及降本的推动下,燃料电池车销量将实现翻番,其中重卡车型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有效带动产业链价值增长。同时,绿氢制取和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也有望快速增加。我们认为,2023 年投资关注点聚焦在氢能车销量量级的飞跃、绿氢项目拓展及电解槽设备的“出海”、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装备的国产化新突破。我们看好氢能产业化进程加速,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政策框架 2022 年逐步完善,国际合作积极推进。2022 年,随着中央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落地,氢能政策框架已基本完善,有中央的顶层设计
2022年中国氢能行业白皮书:发展燃料电池,助力氢能社会

2022年中国氢能行业白皮书:发展燃料电池,助力氢能社会

01政策支持,发展提速,国产化趋势加强“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对氢能整体发展的清晰布局,政策内容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等生产供给环节和工业、交通、储能等应用领域,2022年冬奥会掀起氢能热潮,万亿市场蓄势待发。现阶段,中国主要的氢能制储运氢方式为化石燃料制氢和高压气态长管拖车,并朝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液氢及管道输氢方向发力;中国加氢站建设的设备成本占比高达70%,设备国产化水平不足,“加油加氢一体化”手段将有效提升加氢站覆盖率。02重视绿氢制备,聚焦交通领域应用日本政府通过打造国际氢气供应链,发挥企业
车载储氢瓶行业研究报告:小氢瓶承载大产业,政策东风已至

车载储氢瓶行业研究报告:小氢瓶承载大产业,政策东风已至

一、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前景广阔,政策东风已至双碳背景下,氢能在我国有广阔应用前景。2019年以来国家顶层设计密集出台,2022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产业发展政策东风已至。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氢能应用的核心,也是政策推广支持重点,未来将呈现出与纯电动汽车互补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氢能重卡渗透率提升推动车载储氢瓶需求快速增长基于续航里程长、载重能力强以及低温启动性能好等特点,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早期在固定路线、中长途运输以及高载重三类场景中相较于纯电动车有明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5大示范城市群政策分析;示范城市群产业基础差异显现,重点看好北上广三地投资机遇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5大示范城市群政策分析;示范城市群产业基础差异显现,重点看好北上广三地投资机遇

5 大示范城市群发展目标各有侧重,但目前都将重心偏向氢能上游领域。目前,5 大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涵盖 47 座城市,初步形成了“3+2”的格局,并且前期的发展目标都各有侧重。但随着各示范城市群经过一年的发展,都或多或少的遇到了政策细则出台进展缓慢叠加缺乏上游“制-储-运-加”等领域的配套设施匮乏的瓶颈,从而阻碍了燃料电池汽车的降本路径和推广应用。各示范城市群在意识到问题后,都出台了相关加强发展氢能上游领域的补短板政策以及补贴政策。从梳理各示范城市群的政策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相应的积极出台了
2022年中国储氢行业短报告

2022年中国储氢行业短报告

储氢是指将氢气以稳定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以方便使用。从制氢到氢能利用的产业链中,储氢技术贯穿在整个产业链中,将不同来源的氢气通过压缩机增压储存在高压罐中,是氢气从生产到利用过程中的桥梁,也是控制氢气成本的重要环节。目前,储氢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其中高压气态储氢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储氢方式,主要通过高压储气瓶来实现氢气的储存和释放。
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

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

氢能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将互为补充地在中国 2030 年前实现达峰和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氢能可以通过在工业过程中用作燃料和原料、燃料电池电力运输以及生产用于航运和航空的合成烃燃料等方式为中国的能源系统脱碳战略做出贡献。本报告中的情景分析表明,到 2060 年,可再生能源电解产生的氢气可满足大部分氢气需求,为现有氢气生产设施配备CCUS 可作为减少排放和扩大低排放氢气供应的补充战略。本报告是与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ACCA21)合作编写。报告根
氢电车驶入快车道,车企打响“卡位战”

氢电车驶入快车道,车企打响“卡位战”

进入2022年10月以来,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利好消息接踵而至。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五大示范城市群密集投入运营,其中,北京市大兴区计划在2025年推广不低于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并建成至少10座加氢站。上海市将在嘉定区、奉贤区、临港区和金山区陆续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在此之前,首批80辆氢燃料电池网约车已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赛道上还挤满了急于抢跑的汽车厂商,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卡位战”正快速展开。丰田汽车的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在北京市
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专题研究:核心材料国产化,助推氢能车商业化

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专题研究:核心材料国产化,助推氢能车商业化

➢ 膜电极——氢燃料电池技术与成本中枢膜电极是氢燃料电池的最核心部件,是多项物质传输和电化学反应唯一场所,决定着电堆性能、寿命和成本的上限,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的膜电极对于加速氢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膜电极占据电堆成本的70%左右,其成本主要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构成。➢ “以奖代补”加速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化,膜电极有望迎来需求增长随着“以奖代补”、氢能城市示范圈、氢能发展中长期规划等重磅政策陆续推出,氢燃料电池已具备商业化落地基础,膜电极产业有望迎来需求的快速增长,据
RMI-中国绿色氢新时代:2030年可再生氢100 GW路线图(英)
青铜VIP免费

RMI-中国绿色氢新时代:2030年可再生氢100 GW路线图(英)

落基山研究所(RMI)和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联合发布《开启绿色氢能新时代之匙: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00”发展路线图》。报告立足于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为基础,充分考量了各行业2030年之前的产能需求变化、可再生氢的技术和成本以及不同区域可再生资源禀赋等条件,对各行业可再生氢的消费量需求以及各区域的产量、装机量、重点发展行业和可再生氢的来源进行了研判,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提出了推动可再生氢产业发展的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不同制氢工艺的成本对比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不同制氢工艺的成本对比

❖ 氢能发展意义重大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下游应用场景丰富的特点。通过“电-氢-电”的转化方式,形成长时间或季节储备电量的最优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储能方式,并实现发电、储电、用电全过程零碳排放。从安全高效角度,氢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效降低我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同时通过电氢耦合的形式缓解我国电源侧和负荷侧空间错配的问题,促进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区域之间的平衡,提升我国能源体系的安全性和运作效率。❖ 多条路线并存,制氢
中国加氢站行业短报告

中国加氢站行业短报告

加氢站主要由储氢系统、压缩系统和加注系统组成,是实现氢能利用的关键设施。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氢燃料汽车的发展,众多企业不断加码布局氢能产业,加大加氢站的建设与投入,加氢站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提升,2021年我国加氢站市场规模达到30.52亿元,同比增长84.7%。加氢站行业各产业链条参与企业众多。上游分为氢气制备、氢气储运两个环节;中游为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下游以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制造商等为主要参与者。
氢能源行业政策专题研究报告:政策提速加码,产业规模可期

氢能源行业政策专题研究报告:政策提速加码,产业规模可期

政策提速加码,规模发展可期。氢能作为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能够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已经引起广泛重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布局基本成型但尚处于发展早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19 年以来国家氢能行业发展政策自上而下逐层加码落地,中央顶层规划及具体的推广政策示范引领、鼓励发展,地方规划及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配套落地,行业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产业规模化发展可期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深度解析制氢成本,探寻氢能时代的投资机会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深度解析制氢成本,探寻氢能时代的投资机会

世界加速制定氢能战略,可再生能源制氢迎发展机遇。氢能作为能源低碳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洁能源转型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已获得世界各国的重视,可再生能源制氢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进入 2022 年,我国在已经大力扶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情况下进一步大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2022 年 3 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提出支持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各地均在将氢能发展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后继续大力布局氢能产业发展相关规划。预计 2050 年我国氢能产值将达 1.2
毕马威-能源行业:一文读懂氢能产业

毕马威-能源行业:一文读懂氢能产业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结构有待优化、碳排放量大等问题也不断显现,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等成为我国重点发展领域。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总体方向,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氢催化剂,触媒而起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氢催化剂,触媒而起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中发生的反应为互逆反应,两者均由膜电极和双极板构成,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离聚物、扩散层和催化剂组成的三相交界处,反应常用Ir 和 Pt 基催化剂。铂合金与 Pt/C 催化剂制备原理相似,核心在于前驱体溶液中浆料的配比;铂合金催化剂合成工艺简单,比 Pt/C 催化剂拥有更高的活性与稳定性,是新一代商用基准催化剂; 为降低成本,对燃料电池和电解槽而言,发展低贵金属、非贵金属和非金属催化剂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到 2030 年,氢催化剂市场空间在保守/中性/乐观下分别 2
氢能源产业专题研究:氢风已至,加氢路远

氢能源产业专题研究:氢风已至,加氢路远

政策出台助力氢能发展加速,加氢站建设迎发展机遇。进入 2022 年,我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22 年 3 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提出支持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作为普及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加氢站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清晰的建设规划路线,根据规划 2035 年我国加氢站数量将超过 5000 座,2022-2035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5.1%。加氢站多地开花建设提速,补贴助力发展可期。我国加氢站建设近年来明显提速,由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能拟IPO公司中能看到什么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能拟IPO公司中能看到什么

捷氢科技、国富氢能、治臻股份三家氢能产业链企业分别于近期提交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涉及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捷氢)、储氢系统及加氢站设备(国富氢能)、膜电极(治臻)。行业目前发展迅速,研发投入大,技术指标积极追赶国际水准;国产化推进,推动成本快速下行;行业扩产需求旺盛,各公司同时拓展产业链。产业起步技术快速迭代,前期研发投入比较高2021 年 8 月起,国家陆续批准了北京、上海、佛山、郑州和张家口为首的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代表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捷氢科技(燃料电
氢能源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氢能产业已开启商业化进程,清氢社会,碳和未来

氢能源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氢能产业已开启商业化进程,清氢社会,碳和未来

本篇报告作为我们氢能领域的首篇报告,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各主要环节的经济性,从现状出发,展望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氢能产业已初步迈入商业化阶段发展氢能产业有其必要性,有助于促成我国顺利达成双碳目标、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强能源体系的灵活性。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 “制、储、运、用”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四大环节。从全球来看,发展氢能产业也已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力方向,部分欧美国家走在发展前列。展望未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或将显著降低,化石能源制氢将逐渐被可再生能源制氢
可再生能源制氢行业研究报告 :上下游产业双向驱动,释放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潜力

可再生能源制氢行业研究报告 :上下游产业双向驱动,释放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潜力

❑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双轮驱动,绿氢市场增量巨大2060 年左右,氢气年均总需求约 1.3 亿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占比将超过 70%,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长周期、大容量储能与调峰对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的电力输出,叠加钢铁、化工、水泥、交通运输等行业通过与绿氢产业耦合释放大规模氢能消费需求潜力,将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加助推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据氢能供应主体地位结合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22年上半年氢能产业发展及投融资分析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22年上半年氢能产业发展及投融资分析

截止 2022 年 6 月 30 日,万得氢能指数收盘 1555.77 点,今年上半年下跌 20.94%,6 月上涨 5.49%。 2022 年上半年氢能产业氢气价格趋稳、燃料电池车销量大增:五大氢能示范区的 4N 级以上高纯氢气价格整体维持稳定。1-5 月国内氢燃料电池车销量大幅走高,示范政策在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上显然已初见成效。政策密集出台,助力氢能发展:2022 年上半年我国出台了较为密集的氢能源相关政策,内容涉及“制-储-运-用”产业链各个环节,包括产业规模、企业培养、政策补贴、
氢能源行业-国富氢能研究报告:车载供氢及加氢站设备龙头企业

氢能源行业-国富氢能研究报告:车载供氢及加氢站设备龙头企业

国富氢能:车载供氢及加氢站设备龙头企业源自富瑞特装,已成长为国内车载供氢系统及加氢站设备龙头企业 2016年成立,富瑞特装出资70%(1400万元),邬品芳直接任董事长2018年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剥离,技术驱动和市场放量后公司轻装上阵快速成长根据GGII数据,公司在车载高压供氢系统产品和加氢站加氢设备市占率均为国内第一
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2:氢能预测至2050(英)

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2:氢能预测至2050(英)

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日发布最新《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计从2020年到2050年,全球能源整体消耗量增幅不大,约为14%,但能源结构却大有变化。电和氢能有望在2050年占据整体能源消耗量的50%,相应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占比将逐渐缩小,到2050年将减少近40%。麦肯锡《全球能源展望报告》:2050年全球氢气需求量将增长6倍在氢能方面,《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从目前的8千万吨/年增加到5.36亿吨/年,需求量至少增长6倍。麦肯锡将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分为六个板块—
氢能源行业2022H2投资展望:蓄力产业化,期待市场、技术新突破

氢能源行业2022H2投资展望:蓄力产业化,期待市场、技术新突破

2022 年下半年,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有望叠加,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或继续扩容,政策力度不减。我们认为,下半年产业链上有三大核心环节值得关注:交通领域氢能车产销量的加速增长及应用的拓展,绿氢市场规模的壮大,以及燃料电池、IV 型储氢瓶等关键材料、装备的国产化新突破。我们看好氢能产业化进程加速,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顶层设计落地后,政策或继续叠加。2022 年 3 月,《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发布,对氢能在能源体系和产业中的定位、未来发展目标、应用场景都做出了详细规划
潍柴动力(000338)研究报告:重卡动力总成龙头优势显著,布局氢能源抢占发展先机

潍柴动力(000338)研究报告:重卡动力总成龙头优势显著,布局氢能源抢占发展先机

重卡动力总成市场龙头地位稳固,构建产业链+技术优势护城河 公司深耕发动机领域 20 余年,目前已经搭建了国内最完备的商用发动机产品体系,覆盖卡车动力、客车动力、工程机械、农业装备、工业动力五大类的 29 个细分领域。公司积极拓展上下游布局,已成功构筑起了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液压)、 整车整机、智能物流等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上游方面,公司重点发力价值量最高的动力总成产品,2021 年公司重卡发动机市占率 30.7%,重卡变速箱市占率 72.4%,龙头优势显著;中游方面,
氢能源行业-开启绿色氢能新时代之匙,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00”发展路线图

氢能源行业-开启绿色氢能新时代之匙,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00”发展路线图

在能源转型和“双碳”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全面启动了能源供给结构和消费需求向清洁化、低碳化和安全化的深度转型行动,并开始着力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型零碳能源体系。其中,除了可再生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之外,以可再生氢为代表的新型清洁能源同样将在石油化工、钢铁、重型道路交通和船运航空等难以进行电气化转型行业的脱碳路径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18年开始,多个国家政策部门逐步明确了氢能在产业转型中的重要地位,各地方也陆续将氢能及其产业链作为布局发展的重点纳入了阶段性规划。2022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
氢能行业深度报告:氢风徐来,静待产业链落子花开

氢能行业深度报告:氢风徐来,静待产业链落子花开

碳中和政策背景下,氢成为确定性发展方向。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能够有利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是实现多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2022 年 3 月,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将氢能作为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能的应用场景丰富,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制氢端,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2》,2021 年,全球已有约 70 个在建
拨云雾,睹“氢”天—从氢能源产业链看行业发展

拨云雾,睹“氢”天—从氢能源产业链看行业发展

发展氢能源是优化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真正实现碳中和的优选之举。我国碳排放量位列全球第一,长期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且能源危机日益显著,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在国际中的能源发展地位,促使我国走上发展新能源之路。其中氢能凭借:取环保、获多元、储有量、用有需且高效,既为燃料亦为能源发展使用,成为我国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路径。2060年中国氢能需求量达约1.3亿吨,使用氢能代替传统能源减少碳税效率高达76.7%,合计可节约超过700亿美元碳税。从碳排放降本角度看,2060年工业用氢占比最大超过60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产业链经济性测算与降本展望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产业链经济性测算与降本展望

氢能源清洁低碳应用场景丰富,在国家能源体系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可规模化存储、环保低碳、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 源,发展氢能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清洁转型、实现绿色双碳目标、推动相关 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 年 3 月 23 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 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我国氢气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寻找双碳战略下制氢供给格局演变逻辑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寻找双碳战略下制氢供给格局演变逻辑

目前国内的主流制氢工艺模式有工业副产氢、煤气化、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水电解等五种方式。本报告将从资源、成本、碳排放约束、技术等四方面入手,对上述五种制氢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制氢供给格局演变:短期煤气化制氢有优势,长期 PEM 制氢空间大。从资源端看,国内煤制氢、电解水制氢拥有资源优势;焦炉煤气制氢面临焦炭供给下降、原料气减少的影响;国内天然气进口依赖度高,制氢面临原料供给紧张;甲醇作为二次能源,制氢将面临下游其他行业对资源挤占。从制造成本模拟来看,国内煤气化制氢成本最低,在其他制氢模式上部分拥有
J.P. 摩根-全球能源行业-聚焦氢、替代能源和新兴技术

J.P. 摩根-全球能源行业-聚焦氢、替代能源和新兴技术

J.P. 摩根-全球能源行业-聚焦氢、替代能源和新兴技术。在《全球能源展望》(link)中,我们认为氢(H2)将发挥重要作用在2030年后的能源转型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几个难以适应的行业(如钢铁、氨和重型运输)。我们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潜力,预计将进行大量H2投资,尤其是在欧洲减少俄罗斯化石燃料进口,模拟潜在的绿色氢气生产2030年约1000万吨/年(占全球能源消耗的0.2%)。其他新生的技术(CCUS和fusion)虽然前景光明,但不太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可预见的未来为全球能源结构做出贡献。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产业链经济性测算与降本展望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产业链经济性测算与降本展望

氢能能源战略地位清晰,把握全产业链降本节奏与平价环节。氢能能源属性及战略地位已明确,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将助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深度脱碳。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处于初期,规划要求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到 2025 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5 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 10-20 万吨/年。氢能产业有望加速发展,我们对全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经济性分析,以期把握当前产业链各环节成本现状,降本节奏及最具平价潜力的方向。制氢:副产氢兼具减碳&成本优势,绿氢长期降本空间大。三种主流制氢
氢能源行业研究报告:可再生能源制氢专题分析

氢能源行业研究报告:可再生能源制氢专题分析

灰氢是中国目前氢气主要来源,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未来核心制氢方式 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致使煤制氢路线产氢量在国内占比最高,2019 年达到 63.54%,在“3060 双碳”的政策导向下,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 2030 年,约 15%左右的氢由可再生能源制取,23%由工业副产氢制取,60%由化石能源制取,2%由生物制氢等其他技术供给。化石能源制氢产量高,成本低,技术成熟但储量有限,且存在碳排放;工业副产提纯制氢成本低但无法作为大规模集中化氢能供应源;可再生能源制氢可以实现低碳排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氢作为能源载体的中长期投资机会凸显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氢作为能源载体的中长期投资机会凸显

1、氢的中长期政策明确。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氢国,氢能产业正在迅速发展。《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补齐了我国氢能顶层设计“1+N”中的“1”,意义在于从国家层面给予产业一个“身份证”。作为国家中长期氢能顶层规划,氢能“1+N”政策体系将逐步完善。双碳目标下,氢能在中长期有三点定位:(1)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3)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国家后期会不断完善氢能体系建设。2、氢的
氢能源行业储运专题报告:氢经济发展之纽带,具备千亿市场潜力

氢能源行业储运专题报告:氢经济发展之纽带,具备千亿市场潜力

作为氢能深度系列之四,本报告从定性及定量角度研究氢储运环节各储运方式特点及适用性,并从氢能不同发展阶段的角度探索氢储运投资主线。行业整体情况分析氢储运承上启下,千亿级市场规模。储运是氢能产业连中连接制氢端与需求端的关键桥梁。我国氢能资源呈逆向分布,在资源上“西富东贫、北多南少”,在需求上则相反,这就决定了储运环节在整个氢能产业链的重要性。据氢能联盟预测,到 2040 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增至5700 万吨,庞大的氢能需求将带来 5200 亿左右的储运设备市场规模。储运技术丰富多样,由近及远多方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双碳”趋势下的长坡厚雪赛道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双碳”趋势下的长坡厚雪赛道

氢气是一种二次能源,其本身具有热值高、能量密度大等特点,且理论上可实现零碳排放。长期以来,氢能在中国一直被认定为高危化工产品,这使得整个氢能产业链在报批建设时存在诸多制约。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划分成能源范畴,大大提升氢能地位。氢能源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燃料电池汽车、轨交船舶、发电、供暖、化工与冶金等领域,氢能源的广泛应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氢能源新材料行业深度报告:质子交换膜及碳纤维

氢能源新材料行业深度报告:质子交换膜及碳纤维

事件点评:2022 年 3 月 23 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首次提出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到2025 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到 2030 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 20
氢能源产业梳理专题报告:规模向上,成本向下

氢能源产业梳理专题报告:规模向上,成本向下

十四五构建“大氢能”图景,燃料电池先行构建“十四五”“大氢能”图景,交通领域牵头应用,随着风光发电量增长,氢储能市场空间有望打开。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25 年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为 5 万辆,我们预计 25 年燃料电池系统累计市场需求 155 亿元,潜在市场空间 2160 亿元/年;25 年中国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为 48 亿元,潜在市场空间为 1532 亿元;25 年可再生能源制氢 10~20 万吨,电解水制氢系统累计市场空间为 64~128 亿元;我们预计
氢能源行业深度研究:氢能定位、产业全景与应用现状分析

氢能源行业深度研究:氢能定位、产业全景与应用现状分析

绿氢产业战略定位观察——深度脱碳顺应2060碳中和战略,自主可控适配能源安全顶层战略。深度脱碳尖兵:绿氢助力碳中和具备全流程脱碳潜力,预计2050年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助力工业、发电等场景脱碳确定性提升。长期看,预计2050年氢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有望达到10%,年化可减排约7亿吨,累计可拉动经济产值33万亿,其中电解制氢市场规模7000亿、加氢站1000亿、氢能汽车10万亿。长期看,财政补贴提速与技术进步作为制氢侧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将加速供给成本下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氢能应用催生千亿储运市场,看好碳纤维储罐与液氢突破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氢能应用催生千亿储运市场,看好碳纤维储罐与液氢突破

氢气有四大储氢方式,并且氢储运环节发展催生氢能承压设备引来发展契机,车载高压储氢瓶将迎来黄金十年。我国氢能源供应中心和消费中心呈逆向分布,在资源上“西富东贫,北多南少”,而在需求上恰恰相反,这就决定了储运氢环节在整个氢能产业链的重要性。按照储氢状态来分,储氢方式可以分为气态储氢、液态储氢以及固态储氢,按照具体方式不同,液态储氢又可分为低温液态储氢和有机液态储氢。相关的氢能承压设备种类繁多,车载高压储氢瓶成长确定性较大,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受下游燃料电池车的带动,我们认为 2030 年累计市场空间将
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专题研究: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综述

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专题研究: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综述

在双碳的大背景下,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未来发展潜力大。上游氢能源行业符合能源转型需求,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产业链上下游均为有良好前景的蓝海市场,从而有望共同驱动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向好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的产业链长、产值大。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2021年以来,在国家层面上有关氢能和燃料电池相关的政策持续加码,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推广和应用。氢能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制氢、储能、运氢、加氢。
氢能源行业:2021年氢能产业重点政策汇编

氢能源行业:2021年氢能产业重点政策汇编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加速,发展低碳能源成为时代重任,中国在探索应用低碳能源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氢能源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受到国家的关注和支持。自2020年以来,国家机构加速推出氢能源相关政策,并且政策指出要加速发展氢能源产业。 “3060”碳目标带来巨大挑战 近年来,“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关注的热点。为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氢能行业供应端全面梳理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氢能行业供应端全面梳理

氢能是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来源丰富,质量能量密度高,热值达到 143MJ/kg,使用过程环境友好,无碳排放,被标榜为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被多个国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也将成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到 2050 年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占比中将提升至 10%,产业规模将达到 10 万亿元以上,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国内制氢拥有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不断,从中央到地方的发展规划及补贴政策陆续出台,五个示范城市群获批落地,行业或将进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国内氢能政策变迁,氢程万里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国内氢能政策变迁,氢程万里

2019 年至今多项涉及氢能的政策纷纷出台,各部委对燃料电池产业链都给予了财政支持并列明了技术考核量化指标要求,从燃料电池到零部件研发,到零部件批量制备指标要求,再到储运设备及制氢设备技术突破都启动了各类专项项目。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补贴政策的出台,表明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汽车根据各自适宜的应用场景独立发展已经是未来国家的重要战略方向,着眼于促进全产业链降本而非仅仅是车企及加氢站。考虑到全国其他省份相关规划未来陆续出台,全国氢能产业产值 2025 年或达万亿以上。 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国家级氢能示
氢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趋势研究:“双碳”目标下,氢能迎来新机遇

氢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趋势研究:“双碳”目标下,氢能迎来新机遇

发展氢能是中国 21 世纪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中国氢能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政策继续加码预期会推动氢能渗透率持续提升。回顾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史,我们认为氢能目前所处的时间点类似于 2010 年锂电爆发的前夜,未来中国有望在氢能领域继续复制锂电产业链成功的路径,踏上清洁能源革命的新台阶。 “双碳”目标下,氢能迎来新的机遇。氢能作为清洁零碳的二次能源,在未来能源变革中占
德勤能源的未来专题报告:为碳中和,创造可行的氢经济

德勤能源的未来专题报告:为碳中和,创造可行的氢经济

在短期内,氢能源将率先在社会迫切希望实现去碳化的领域——可能是最为贴近消费者的领域进行应用。在中长期内,氢能源还可能引领工业进料和电源补充,以及其他出行应用和建筑环境领域某些利基市场的碳减排进程。从长远来看,生产以氢能源制成的氨气及合成燃料将助力航运及航空业等最难减排行业实现脱碳目标。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