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报告

站内搜索
青铜VIP免费

锂电回收行业研究报告:千亿市场何以勇立潮头,锂电回收行业工艺优化思路探索

政策端逐步完善,行业参与者规范化。2009 年首次提出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后,中国锂电回收行业也经历过黑作坊丛生的“乱相”,小企业凭借低廉的运营成本竞争收购原料,挤压正规企业空间。18 年后,工信部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规范原材料回收渠道。发展至今,行业已逐渐走过小作坊竞争的无序期,进入规范化阶段。2013-2022 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由 214 家增长至 4.2 万家,工信部公布的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总数也达到 88 家,行业参与者包括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中游电池制造企业、下游
青铜VIP免费

充电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海外充电市场提速,中国企业出海受益

海外充电桩发展明显滞后。我们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路径可作为欧美市场的参考,与中国相比欧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国车桩比呈下行趋势,2018-2022 年,公共车桩比从 10:1 下降至 7:1,总车桩比从 4:1 下降至 2.5:1, 充电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基本可满足新能源汽车需求,且我国仍在加强充电桩建设支持力度。而欧洲和美国的车桩比过高,2022 年欧洲公共车桩比为15:1,美国公共车桩比为 23:1,显著高于国内水平,同时普遍存在分布不均匀、交流占比较高等问题。[N
青铜VIP免费

充电桩行业分析:政策东风与海外需求共振,充电桩迎新一轮增长周期

新能源车替代趋势叠加政策刺激,确立充电桩市场空间。需求层面,若采用公桩+私桩口径计算,2022 年我国车桩比为 2.52,仍有向下空间。海外方面,2019-2021 年美国车桩比分别为 18.8/18/18.2,欧洲平均车桩比分别为 8.5/11.7/15.4,未来充电桩增量空间更高。政策层面,2023 年 5月,国常会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政策刺激为驱动充电桩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对充电桩总量和补贴的指引较为明确,刺激充电桩总量高增。[NeadPay
青铜VIP免费

锂电池电解液行业研究:六氟磷酸锂盈利能力触底,反转在即

锂电池“血液”,需求具备较高增速。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四大材料之一,在充放电过程中起到运送锂离子作用,被称为锂电池的“血液”。由高纯度溶剂(80%以上)、电解质(10%以上)和必要的添加剂(5%左右)等主要材料配置而成。根据EVTank 数据,2022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89.1万吨,同比增长75.7%,在全球电解液中的占比为85.4%,动力、储能、数码的占比分别为68%、19%和13%。根据我们的预测,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高速发展,到2025年,全球电解液需求量262万吨,202
青铜VIP免费

充电桩行业研究报告:充电桩迎来加速期,出海认证+渠道+技术构建α壁垒

全球充电桩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迎来加速建设期。新能源汽车需求高景气,2022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 131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需求,在政策支持下,近年来充电桩建设情况持续改善,但距离 2025 年的车桩比 2:1 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充电基础设施仍有改善空间,预计到 2025 年全国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700 亿元。欧洲各国电动化持续推进,但公共充电桩车桩比较高,2021 年仍高达 12.3:1,相比中国仍有较大差距,在欧洲补贴政策推动下,预计到
青铜VIP免费

锂电池行业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总结:一体化降本成共识,龙头公司优势尽显

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装车情况:1)新能源汽车: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渗透率约27%。2)动力电池装车量:根据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我国2022年动力电池装车量294.6 GWh, 同比+90.7%,其中磷酸铁锂占比约62.4%,三元电池占比约37.5%;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装车量位居行业前三。
青铜VIP免费

钒电池行业研究报告:乘储能东风,溪云初起正当时

新型储能技术百舸争流,钒电池在长时储能领域优势明显。目前在大规模储能技术中,以液流电池最安全经济,液流电池中又以全钒液流电池(又称“钒电池”)技术成熟度最好、应用最广、商业化程度最高、研究最为全面系统。而且从长时储能的经济性、安全性、使用寿命、矿产资源自主可控角度,钒电池比锂电池储能更有优势,政策驱动下有望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取代国内锂电池。
青铜VIP免费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快马加鞭,产业链布局加速

本文是我们华创能源化工团队氢能产业研究系列报告的第一篇,重点从产业政策作为切入点,剖析氢能从上游制氢,到中游氢气的储运加注,再到下游应用的基本情况,对各环节技术、成本、政策以及行业现状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并以合理假设做出 2025 年/2030 年/2050 年三个关键节点氢能发展的定量预期。氢能战略地位基本确立,地方政策加码助力。作为兼备清洁和高效两大优势的能源,氢能或将成为全球实现零碳社会的终极答案之一。自 2022 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印发,氢能产业的战略地
青铜VIP免费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的制取

核心结论。氢的制取主要有三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一是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二是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三是电解水制氢。据中国氢能联盟,氢能产业发展初期,增量侧,将以工业副产氢就近供给为主;中期(2030 年),将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煤制氢等大规模集中稳定供氢为主;远期(2050 年),将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为主。煤气化过程中碳与水蒸气反应产生 H2,该反应为煤化工制氢关键。煤的气化过程是热化学过程。它是以煤或焦炭为原料,以氧气、水蒸气等为气化剂,
青铜VIP免费

锂电池产业链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综述:2022年业绩保持增长,2023Q1上游承压

锂电池产业链2022年业绩保持快速增长。锂电池产业链2022年实现营收8730.06亿元,同比增长112.95%;归母净利润762.22亿元,同比增长70.11%。产业链各环节2022年业绩均保持增长。动力电池行业2022年实现营收4607.67亿元,同比增长125.69%;归母净利润353.15亿元,同比增长85.05%。正极材料行业2022年实现营收2890.66亿元,同比增长137.78%;归母净利润179.92亿元,同比增长90.42%。负极材料行业2022年实现营收447.79亿元,同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