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站内搜索

2024年汽车行业年度策略:自主爆款增加推动乘用车需求向上、零部件全球化值得期待

乘用车:自主品牌爆款车型增多,推动需求增量。10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76.7 万辆,同环比均提升,新能源渗透率达 37.7%。展望后续新能源增量:(1)混动有望延续放量:2023M1-10 中国插混+增程乘用车零售销量达 195.8 万辆,同比+82.6%,渗透率达 11.3%,同比+4.9pcts,10-20 万高性价比及 30 万+高端车型贡献重要增量。(2)20-30 万区间预计增速较快:2023M1-10 20-30 万元间新能源渗透率达 42.4%,较 2022 年全年+4.8p

2023年氢能产业洞察白皮书

氢能作为高效低碳的能源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有望获得快速发展。但是相较于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我国氢能产业仍存在政策引导不够、统筹协调不足、关键零部件未完全自给、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产业经济性较差等方面的挑战。本报告从氢能的特点和分类入手,基于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对我国发展策略、氢能产业链、我国氢能产业政策、氢能产业投融资等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以期对我国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3年三季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

1. 指从购买新车之日起,使用一段时间,交易价格与购买时新车厂商指导价(MSRP)的比值;2. 是衡量车辆价值衰减快慢的重要指标;3. 受多重因素影响:单车(车龄/里程/车况/用途等) 、产品(质量/设计/配置/性能等)、品牌(影响力、口碑等)、新车(价格/销量/市占率/更新换代等)、二手车(市场策略/供需关系等)、季节、区域、政策手续等。

新能源越野车行业专题报告:行业从0到1,重点车企加速布局

新能源越野车可分为硬派越野和轻越野两大类。(1)新能源轻越野:可实现中轻度穿越、露营、外放电等,通常有保留承载式车身、电四驱系统、硬派造型、带有差速锁四个特征,代表车型:哈弗猛龙、哈弗二代大狗、广汽传祺 ES9、极石 01 等;(2)新能源硬派越野:采用承载式车身,通过混动技术提升功率、扭矩以及动力分配能力,能够胜任绝大多数极限越野场景,主要有①P2 电机+传统的分动箱+低速四驱模式②多电机+减速器③超高扭矩超高转速电机等三种技术路线,代表车型:坦克 400/500Hi4-T、方程豹 5、猛士

中国汽车行业出海白皮书:顺势而为,出海新机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中国车企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无论是能源技术还是智能网联系统,中国汽车产业的设计创新和制造工业也正在跨越式的进步,不断刷新着全球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认知。当然,出海业务的发展给我们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随之而来也有巨大的挑战。不同国家的贸易规则、法规、政策文化,如何在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充电桩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板块量利齐升,根基市场在国内,锦上添花看出海

国内市场是充电桩行业的根基市场,主要由于我国电动化领先,具备充电需求,且我国电网建设相对完备,具备充电设施建设条件。同时,国内政策规划方面对充电桩建设较为重视。截至2023年9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764.2万台(同比+70%,环比+6%),其中:公桩保有量246.2万台(同比+50%,环比+8%),直流公桩保有量106.1万台(同比+51%,环比+10%)。我们预计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2022-2025年CAGR 71.1%,预计2023-2025年国内充电模块市场规模分别为89、148、235亿

汽车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入局、破局,全球化、智能化、生态化将重塑竞争格局

全球化、智能化、生态化将重塑行业格局。入局、破局成为新趋势,新能源车竞争进入新迭代阶段。2021-2022 年系新能源乘用车高速发展期,各大整车企业积极推动新能源转型,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竞争的上半场;2023 年随着华为、小米入局新能源车市场,新能源车竞争将进入围绕生态化、智能化竞争的新阶段,新的迭代将重塑行业格局。同时,部分竞争力较强的零部件厂商将围绕全球化、智能化、生态化增量领域展开全面布局,有望迎来中长期发展机遇。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的不断增加,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监管正变得日益严格。在“双碳”目标下,各大跨国车企纷纷制定了相关发展战略,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电动化、采用绿色能源、实践循环经济,通过加强合作,努力减少碳排放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实际上,车企面临的减排压力不仅仅来自监管者,同时还来自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投资人、公众、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产品的关注度,也推动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进程。然而,由于车企的特殊性,实践可持续发展充满了挑战。一方面,汽车行业本身拥有复杂的

汽车行业-车内休息洞察报告(2023版)

以每次5分钟及以上和每周两次及以上为标准,2018-2019年中国用户的车内休息渗透率升至36.17%,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和衍生出的长期封控,让中国用户的用车时长与车内休息等大幅减少。2021-2022年随着疫情减缓与封控更加科学有序,车内休息渗透率随之提升,封控彻底取消的2023年,升至39.48%;不同年龄用户的车内休息渗透率差异显著:55岁及以上的高龄用户最不喜欢在车内休息,对比睡软座椅,相信多数老人更喜欢睡硬板床,后者对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有改善作用;35-54岁中年用户的

储能行业专题:容量电价渐行渐近,新型储能有望盈利向好

国内 2023H1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 20.7GW,然而新型储能的利用率较低、盈利模式不清晰、电价机制有待优化,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可持续快速发展,容量电价机制能够为电力调节性资源盈利托底,目前已在我国煤电、抽水蓄能、气电中大范围应用,并在新型储能小范围试水。考虑到 2023 年以来新型储能成本持续降低,有望助力容量电价在新型储能中进一步拓展,我们基于经营期定价法并设定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 15%,核算新型储能容量电价约 200 元/kW·年,结合 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新型储能装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