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报告

站内搜索
氢能行业深度研究:氢能源产业链企业梳理

氢能行业深度研究:氢能源产业链企业梳理

本篇报告是我们华创能源化工团队氢能研究系列的第二篇报告,主要对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相关企业进行详细梳理。制氢端:两种模式并行发展,需求消纳为发展关键。当前国内制氢企业多依托自身主业与氢气之间关联性开启制氢之路:焦企等化工企业依托工业副产氢气产能,以参股下游产业链/区域销售等方式实现氢气消纳;项目基地位于三北地区,并以氢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通过风光电一体化制绿氢,实现绿氢对原用化石能源的替代。在政策驱动下,前者短期内有望依托主业外售氢气获取超额收益,后者作为率先开启清洁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示范性项目的企
锂电回收行业研究报告:锂电回收蓄势待发,技术和渠道铸就核心竞争力

锂电回收行业研究报告:锂电回收蓄势待发,技术和渠道铸就核心竞争力

动力电池回收现状:梯次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直接拆解回收已具备经济性✓ 动力电池回收方式有两种:即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磷酸铁锂适合先梯次利用再拆解回收,三元电池适合直接拆解回收。在1C倍率下正常放电时,磷酸铁锂电池的容量衰减速度远远小于三元电池,当电池容量衰减到80%后,从汽车上退役下来的磷酸铁锂电池仍有较多循环次数,因此具备较高梯次利用价值。而三元电池的原材料中含有高价值的金属元素,其拆解回收价值远远高于磷酸铁锂电池。✓ 梯级利用是动力电池回收的主流方向,但目前技术掣肘,尚以试点项目为主。梯次利
锂电池行业专题分析:产业链布局进程加速,提高综合成本优势

锂电池行业专题分析:产业链布局进程加速,提高综合成本优势

产业链布局推进,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2022H1 电池企业盈利普遍承压,2022Q2 开始伴随顺价落地电池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得到修复。展望 2023 年有色金属原材料价格仍是造成成本波动的主要因素,国家间资源博弈与地缘政治冲突将为锂资源供给带来不确定性。伴随电池产业化逐步成熟、电动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电池企业未来竞争或将由制造工艺端、成本端的竞争,转变为全方位的综合竞争,电池企业逐步完善采矿-选矿-冶炼产业链布局,并通过保供、包销协议以及战略合作保障原材料供应,长期有助于防范供应链风险、降低原材
半固态电池研究报告:半固态电池量产在即,氧化物路线蓄势待发

半固态电池研究报告:半固态电池量产在即,氧化物路线蓄势待发

产业化进程:预计 2023 年全球半固态电池渗透率为 1%。分别搭载卫蓝新能 源、赣锋锂业半固态电池的蔚来 ET7、东风 E70,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赛力斯纯电动 SUV、东风追光轿车均于 2022-2023 年已经/计划交付。此外,清陶能源、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生产的半固态电池也于 2022-2023 年已经或计划装车。根据我们的测算,2023 年全球半固态电池渗透率约为 1%,需求达到约8.8GWh, 2023-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增长的 CAGR 为 63.7%。优势:半固态电池相较液
固态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固态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半固态电池先行,2023年开启小批量装车发布,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阶段,预计2030年后实现商业化。液态锂电池已接近能量密度上限,并且仍存在热失控风险,而固态电池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兼容高比容量正负极,打开能量密度天花板,因此成为动力电池下一轮技术竞赛中的关键。但全固态电池工艺并不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存在离子电导率低、循环寿命差、倍率性能差、成本高昂等问题,制约了商业化进程。而半固态电池作为液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兼具安全性、能量密度和经济性,因此率先进入产业化阶段,已率先切入无人机
2023年新能源车中期策略:充电桩基建加速,新能车需求无忧

2023年新能源车中期策略:充电桩基建加速,新能车需求无忧

优质车型释放下,下半年景气度有望回升,我们预计 2023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1380 万辆,同比增长 37%。今年 1-4 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350万辆,同比增长 38%。其中我国新能源车销量 222 万辆,同比增长 43%。上半年新能源车鼓励政策持续加码,国常会提出在当前基础上延续和优化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商务部则再一次开展了新能源车下乡活动。上半年有近 50 款新车上市,在政策推动+优质车型释放下,下半年景气度有望回升。欧洲/美国 1-4 月新能源车销量 86/42 万辆,同比增长
复合集流体行业研究报告:复合集流体,下一代锂(钠)电池集流体,即将开启高速成长期

复合集流体行业研究报告:复合集流体,下一代锂(钠)电池集流体,即将开启高速成长期

1.复合集流体兼具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势,复合铜箔有望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安全性方面,复合集流体的轻量化高分子基材具有阻燃特性,且其金属导电层较薄,短路时会如保险丝般熔断,在热失控前快速融化,电池损坏仅局限于刺穿位点形成“点断路”。能量密度方面,复合铜箔中间层采用轻量化高分子材料,随着重量占比降低、电池内活性物质占比增加,能量密度可提升5%以上。循环寿命方面,在充放电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可吸收极片活性物质层锂离子嵌入脱出产生的膨胀-收缩应力,从而保持极片界面长期完整性,使循环寿命提升约5%
钙钛矿电池行业专题研究:叠层钙钛矿电池,单结为矛,叠层为盾,下一代电池片技术或开始逐渐演绎!

钙钛矿电池行业专题研究:叠层钙钛矿电池,单结为矛,叠层为盾,下一代电池片技术或开始逐渐演绎!

1)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突破单结极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探索。叠层电池的原理是宽带隙顶部电池吸收高能量光子,窄带隙底部电池提高光子利用率 ,二者合作能突破单结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打开转化效率天花板。• 从材料分类:可分为钙钛矿/PERC、钙钛矿/TOPCon、钙钛矿/HJT、钙钛矿/CIGS与全钙钛矿电池等。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是现阶段晶硅电池的升级之选,其中钙钛矿/HJT电池或为更优解;而全钙钛矿电池无需晶硅材料,能实现有效降本,未来随着量产技术逐渐成熟,全钙钛矿叠层有望成为更优选择。• 从结构分
氢能源制氢行业专题报告:绿氢电解槽,方兴未艾

氢能源制氢行业专题报告:绿氢电解槽,方兴未艾

需求侧:脱碳和氢储催生需求,化工和交通领域是用能主体I. 需求源起:氢能是清洁零碳的二次能源,能源转型不可或缺。当前绿氢难言经济性,我们认为欧盟碳关税和双碳政策将成为氢能需求的直接驱动因素。一是欧盟碳关税将于2026年起征,叠加国内双碳政策,氢气将成为部分工业或交通等电气脱碳受限领域的最佳选择;二是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氢能作为优质的大规模跨季长时储能,配置需求将逐渐提升。II. 需求方: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为3300万吨,化工需求量占比达84%(2019年)。据《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
氢能源专题报告:工业用氢端及绿色转型之路

氢能源专题报告:工业用氢端及绿色转型之路

氢制合成氨:合成氨位居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首位,绿氨成本下降仍需要绿电成本的降低,掺氨混燃有望打开绿氨消费场景。1)市场和应用:氨是世界上生产及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品之一,目前 80%以上用于生产化肥。我国是最大的合成氨市场,产量约占全球的 30%,消费主要用于农业、工业、储能。2)成本平价:目前绿氨成本(720-1400 美元/吨)相较灰氨(110-340 美元/吨)不具备竞争优势,到 2030 年有望实现平价,主要受益于可再生电力和电解槽成本的下降,以及 Haber-Bosch 过程效率的提升。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