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零帕网

动力电池企业份额变化的研究:穿越周期,份额为王

动力电池企业份额变化的研究:穿越周期,份额为王

回顾动力电池份额变化,我们发现:1)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CR3/CR5/CR8分别稳定在65%/近80%/近90%,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集中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23年中国动力电池CR3/CR5/CR8分别为78.7%/87.4%/93.9%,分别较20年增长7.4pct/5.2pct/4.8pct,市场竞争加剧下集中度实现连续多年提升,尤其是三元电池集中度提升明显;3)全球市场中,中国企业不断取代日韩厂商份额,尤其是在除中国外的全球市场中,中国厂商份额从21年的18%提升至23年的34%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行业可持续发展评估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行业可持续发展评估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应用场景爆发式增长的驱动,全球锂电池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预计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的需求规模可达4太瓦时(TWh)。其中,中国作为全球锂电池产业最大需求及供给市场将持续领跑产业变革;与此同时,欧美在减排目标、能源转型等强需求下贡献出更多的增量驱动,并重塑全球市场供需格局;以东南亚、印度及中东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也正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积极参与到全球锂电池供应链体系中。当前,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各关键环节依旧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正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承压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大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电气化行业专题报告:行业高景气持续,关注超级快充和大圆柱电池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电气化行业专题报告:行业高景气持续,关注超级快充和大圆柱电池

动力&储能电池:内需+出口助力需求抬升,供给端产能利用率低位运行。动力电池需求:2023 年全球/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分别超过1443/930 万辆,同比增长 32.1%/35.1%;2024 年全球/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 1791.9/1160 万辆,同比增长 24.2%/24.7%;受中高端电动车加速放量和国家购置税政策紧缩影响,2024 年纯电/插混乘用车单车带电量同比+4.2/+3.8kWh,纯电三元/纯电铁锂/插混三元/插混铁锂单车带电量分别增至 75.5/52.7
动力电池行业专题报告:解决续航焦虑最后一棒,快充进程加快催生材料新变化

动力电池行业专题报告:解决续航焦虑最后一棒,快充进程加快催生材料新变化

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高压快充加速发展时期,高压快充成为主流。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痛点是里程焦虑,解决里程焦虑有补齐续航和提高充电速率两种途径。2023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 30%,后续跨越电动车渗透率鸿沟,推广快充是必然之路。快充可通过高电压或大电流实现,大电流快充方式的劣势明显,目前高电压成为了快充主要趋势。
国轩高科研究报告:动力电池行业先驱,大众入主助力蜕变

国轩高科研究报告:动力电池行业先驱,大众入主助力蜕变

动力电池上市第一股,大众入主重拾活力。国轩高科成立于 2006 年,是国内动力电池上市第一股,2022 年公司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市占率 6.5%,排名全国第三。2020 年大众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领头羊,大众对公司给予了技术、管理、供应链布局、质量控制上的支持,同时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未来下游客户。目前公司已经收到了大众的定点项目,项目落地之后将改善公司目前的客户结构,提升盈利水平。做精铁锂,做强三元,深度布局,动力储能全面发力。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688.7 万辆,5
2023-2025年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白皮书

2023-2025年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白皮书

2023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全球竞争环境和自身不断壮大的发展需求,动力电池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产业链正在积极主动的进行发展模式的调整,努力朝着确保产业安全、资源可控、产能部署、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动力电池产业当前必须抢抓新阶段的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发展势头,充分发挥当前上游细分领域的发展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长久物流研究报告:积极切入汽车出口物流赛道,战略布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

长久物流研究报告:积极切入汽车出口物流赛道,战略布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

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整车物流服务提供商,主业在疫情影响过去后有望回暖。公司主要经营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第三方整车运输,2022 年营收占比达到 70%。公司主业在 2013-2018 年持续保持增长,2019 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陷入低迷。2020-2022 年,汽车整车物流行业受疫情影响继续承压,2023Q1,在传统淡季和部分司机感染影响之下,公司运输车队装载率承压拖累业绩。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国内新能源车产销规模持续扩大,公司主业后续有望回暖。
2023年度动力电池创新全景报告

2023年度动力电池创新全景报告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与材料创新所遵从的原则一致,都以安全性为基石,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为主要发展方向。当前,以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特斯拉 4680 电池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各领风骚,短时间内恐难决出绝对王者;钠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等全新技术仍在大规模量产前夜,尚不具备“颠覆”动力电池产业格局的条件。而随着动力电池技术革新加速,传统材料逐渐不能满足电池降本、提升能量密度等需求,单晶三元、硅基负极等新材料应用加速。材料和化学体系创新越来越成为未来电池产业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动力电池产业终局
动力电池产业链全景图:动力电池强势依旧,电池材料大有可为

动力电池产业链全景图:动力电池强势依旧,电池材料大有可为

国内外动力电池需求旺盛,动力电池企业竞争“白热化”。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高增,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CAGR达到30.4%,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接近1TWh,市场销售规模突破7000亿元;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市占率稳步提升;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动力电池毛利率相对稳健;2022年中创新航/欣旺达动力电池销量增速超200%。新势力与新产品齐出,电池材料大有可为。正极/负极/电解液/锂电铜箔/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之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自政府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各大车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的确定性趋势。特别是随着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汽车排放标准日益严苛。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会对节能、环保、减排、减碳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孚能科技(688567)研究报告: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龙头走出至暗时刻,步入收获期

孚能科技(688567)研究报告: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龙头走出至暗时刻,步入收获期

核心客户汽车发明者梅赛德斯-奔驰重新启程,电动化转型加速。全球汽车电动化大势所趋,梅赛德斯-奔驰电动化转型加速,2021 年“电动为先”升级“全面电动”,目标 2025 年电动化率达 50%。产品矩阵逐渐丰富,纯电架构车型 EQS、EQE 及 SUV 版悉数登场,据 Marklines 统计,EQS 销量在 S 级轿车中占比约 25%,彰显产品竞争力,产线灵活也为电动化升级提供供给弹性。宏观压力背景下推出“聚焦豪华”战略,高端豪华和核心豪华系列电动车型将加快上市进程。一百三十年造车功底,铸就强大
欣旺达(300207)研究报告:消费电池巨头,动力电池快速崛起

欣旺达(300207)研究报告:消费电池巨头,动力电池快速崛起

消费电池行业龙头,动力电池构建第二增长极。欣旺达成立于 1997年,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电芯的研发销售。公司经历了消费电子的“黄金十年”后,成为国内消费电子电池龙头,2021 年公司消费类模组业务营收 291.47 亿元,占比 78.0%,贡献公司主要营收。同时公司逐渐从 PACK 模组厂向电芯厂转型,护城河持续扩宽。2008 年公司前瞻布局汽车动力电池业务,2018 年公司动力电芯投产,动力业务构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公司主要动力产品为 HEV与 BEV 电池,其中 HEV 以及快充动
中创新航(3931.HK)研究报告:快速崛起的动力电池新军

中创新航(3931.HK)研究报告:快速崛起的动力电池新军

公司是国内排名第二的独立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公司成立于 2015 年,主营业务为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品。2018 年公司进行了战略重组和转型,产品开始重点聚焦下游乘用车市场,并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中唯一在 2019-2021 年每年同比增速超过 100%的企业。2022H1 公司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 4.5%,排名第七;国内市占率 7.6%,行业排名第三,在独立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排名第二。新能源车销量稳步提升,动力电池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的长期主线,世界各国与此
动力电池行业之电池管理系统篇:动力电池的软实力,掌握“数据”方执牛耳

动力电池行业之电池管理系统篇:动力电池的软实力,掌握“数据”方执牛耳

■ 空间:BMS 重要性日益凸显,2025 年市场规模超 160 亿。电气化进程加速,BMS(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①避免电池超“临界区域”工作,保障动力电池安全。②保障电池在“合理区域”工作,延长电池寿命。③尽可能缩小电芯间的“不一致”,提高电池系统的有效能量。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高增长红利,BMS 行业有望迎来高增长,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160 亿。■ 功能:BMS 是动力电池的核心。BMS 的功能包括:①感知,即电池物理参数(电压、电流和温度)监测,是 BMS
动力电池无热蔓延技术专题分析

动力电池无热蔓延技术专题分析

新能源车的召回事件频发,安全问题成为达摩克里斯之剑。2022 年 7 月比亚迪因电池安全问题召回 52928 辆唐 DM 车型;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梳理发现,22H1 我国共发布相关汽车召回公告 61个,涉及缺陷车辆约 254.7 万辆,其中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共有 11 个品牌发布召回公告 16 个,涉及缺陷车辆超 32.49 万辆。安全问题迫使各行业加速推出“无热蔓延”的电池技术方案。各企业的无热蔓延技术方案差异性较大,材料热稳定性是根本,系统防护是设计重点。刀片
动力电池行业专题研究:动力电池结构革新之CTP、CTC

动力电池行业专题研究:动力电池结构革新之CTP、CTC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路径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主要有材料和结构两大路径。材料层面,补贴 退坡使抬高能量密度失去了政策面的强力推动,三元材料体系的 研发趋向成熟,M3P、钠离子等新材料体系呼之欲出;结构层面, 大电芯、大模组、去模组化、集成化趋势明显,提升轻量化程度和 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是主要目标。 ★动力电池三大结构技术模组结构应用于电动化初期,大众等德国车企主导了模组标准化。 CTP 通过无模组或大模组化提高电池包集成度,进而有效提高电池 包空间利用率和比能量,实现技术平价;刀片电池、麒麟电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研究:从“0”到“1000”,尽享行业发展红利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研究:从“0”到“1000”,尽享行业发展红利

动力电池回收:汽车电动化浪潮下的长景气赛道动力电池装机放量,回收再利用市场潜力十足,2021 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 154.5GWh,同比大幅增长 142.9%,装机规模受新能源车销量景气拉动而快速放量;动力电池回收作为锂电池后周期行业,需求有望受产业链景气传导而逐年走高,我们预计 2030 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有望达到 380.3GWh,2021-2030 年十年 CAGR 高达 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从长视角来看,行业当下正处于长景气周期的起跑点。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广阔,潜
动力电池行业专题报告:麒麟电池及快充技术投资机会分析

动力电池行业专题报告:麒麟电池及快充技术投资机会分析

多功能弹性夹层+多模块底层空间共享,麒麟电池性能超预期,实现4C快充。麒麟电池将横纵梁、水冷板、隔热垫集成为多功能弹性夹层,同时电芯倒置,采用多模块底层空间共享,大幅提升了冷却效果(+50%)、体积利用率(72%)和快充性能(4C)。麒麟预计23年实现量产,适配铁锂、中镍、高镍多体系电芯,预计首批搭载理想、哪吒新车型,未来随着规模效应的释放,降本提高性能优势更显著,车企意愿度随之进一步提高。铁锂+麒麟电池可与刀片电池竞争,高镍三元+麒麟电池可与4680竞争,进一步强化宁德全球龙头地位,同时提升了
动力电池行业专题: 疑虑逐消,拾级而上

动力电池行业专题: 疑虑逐消,拾级而上

需求向好,看好电池盈利迎来拐点5 月份新能源车销量亮眼,我们预计国内新能源车 22 年合计销量 590+万辆。结合美国市场高增长预期,我们预计 22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 535GWh,同比+48%。短期来看,动力电池原材料降价,Q2 有望迎来盈利拐点,材料环节盈利能力分化,我们预计隔膜环节单位盈利环比提升。长期看好格局稳定的电池、隔膜、结构件龙头,以及 CTP/CTC、大圆柱电池、磷酸锰铁锂、硅基负极等新技术,看好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恩捷股份。供给恢复,需求旺盛,上修 22 年全年新能车销量预
亿纬锂能(300014)研究报告:动力电池的突围之路

亿纬锂能(300014)研究报告:动力电池的突围之路

复盘亿纬锂能的动力业务发展,从2015年的不压技术路线→现在思路逐步清晰。2015-2018年摸索期:不压技术路线,小规模多面布局;2018-2020年走入正轨:与戴姆勒合作加速大电池技术进步,20年通过宝马认证;2021-2022年思路明确:技术路线收敛,主攻方形叠片+大圆柱三元;入门级产品重成本,看好亿纬一体化布局降低bom成本;高端产品看好三元大圆柱路线,亿纬进展国内最领先。动力电池入门级产品进入成本竞争,BOM端成本看一体化布局。2023年亿纬上游布局优势将显现(布局深度仅次于宁德时代)
2022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研究

2022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研究

动力电池是汽车产业新能源化的助推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两条主赛道,先行者是电动化,后进者是智能化。作为传统石油工业的颠覆者,也作为电动化革新的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已然成为了新能 源汽车产业的“风口”。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化趋势强劲,技术不断迭代的动力电池正在成为产业变革的助推器。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动力电池的性能不仅拉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品牌质感,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客户驾乘的体验感。提升新能源车主补能、用 能的便捷性,是各车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此次技术革新的核心驱动力。同时,新能
动力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利润弹性来自供应链管理,估值弹性来自新技术

动力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利润弹性来自供应链管理,估值弹性来自新技术

动力电池行业特征:高增速、高产业链地位(在终端成本占比高+决定产品力),高壁垒(系统工程+极限制造)✓ 高增速:锂电池下游延展性强,行业增速高,21-25年CAGR=39%,目前高增速的核心驱动下游是动力,故后文描述多指动力电池。✓ 强产业链地位:从逻辑上看,1)成本占比高:动力电池在电动车成本占比约40%,其成本决定电动车经济性;2)性能影响大: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倍率决定电动车的续航、寿命、快充性能,是电动车和燃油车产品力角逐的关键要素。从结果上看,龙头宁德时代应付明显高于应收、现金流
比亚迪(002594)研究报告:比亚迪动力电池供应商体系分析

比亚迪(002594)研究报告:比亚迪动力电池供应商体系分析

1.比亚迪电池产能扩张积极。2021年底比亚迪电池产能达到135GWh,今年底有效产能285GWh,明年产能可达到445GWh,国内第二的位置稳固,和宁德时代差距不断缩小。供应链体系中,动力电池四大材料和电池辅材等供应商,供应能力相对稳定,保障供应体系的稳定性,公司也将部分存在供应风险的材料和较易实现自产的环节,内部供应,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2.刀片电池成为安全的标志,特斯拉和国内友商纷纷采用。刀片电池的安全、续航里程、成本表现优异,更安全的磷酸铁锂体系也是公司一手推动,刀片电池7S开发理念:安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研究:行业逐步规范,长期利好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研究:行业逐步规范,长期利好

“三重逻辑”开启动力电池回收元年,维持电池回收行业“增持”评级我们看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三重利好逻辑下的加速发展:1)“碳中和”方向明确,电池回收是实现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策助推电池回收行业发展与完善;2)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景气,动力锂电池将迎来规模化退役潮,预计 2025 年退役动力电池规模将超过 100Gwh,国内废旧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达 784.1 亿元;3)原材料涨价,带动回收产业盈利性增强,催化回收快速发展。我们给予电池回收行业“增持”评级,首次覆盖天奇股份(买入,目标价 18
动力电池行业之电池材料篇:辩趋势,谈供需,论格局

动力电池行业之电池材料篇:辩趋势,谈供需,论格局

辩趋势:下游需求是驱动技术变革的关键。正极方面,磷酸铁锂持续回暖,2021 全年装机占比超 50%,相比去年提升 17 pct;高镍三元渐成主流,2021 年 12月渗透率超 40%。负极方面,人造石墨凭借首效和倍率性能方面的优势成为主流,2020 年市占率 84%,硅/碳复合负极加速渗透;隔膜方面,湿法隔膜是当前主流技术方向,安全要求趋严,涂覆隔膜是未来的技术趋势;电解液方面,是锂电池的“血液”,添加剂配方是电解液的核心技术所在,关注新型锂盐 LiFSI 的应用进展。谈供需:供需关系呈现结构化
动力电池回收专题报告:势在必行,蓝海机遇

动力电池回收专题报告:势在必行,蓝海机遇

电动车销量高增带动电池回收需求渐显迫切。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自2015年开始放量,并随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5年 的33.1万辆增加至2021年的352.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48.3%,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快速增长。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从2015年的15.7GWh增加至2021年的154.5GWh,年复合增长率达46.4%。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高速增长
动力电池新技术深度研究:锂电技术升级加速,新趋势新机遇
铂金VIP免费

动力电池新技术深度研究:锂电技术升级加速,新趋势新机遇

2022年锂电技术为重要方向,龙头引领技术升级,龙头优势进一步提升。2022年原材料价格高企,锂电成本压力大,技术创新为降本手段。宁德时代围绕电池能量密度、快充、安全、成本,从电化学体系升级和结构创新两方面布局,技术储备深厚,支撑后续全球份额持续提升。我们预计从材料体系升级+封装形式改进两方面来看, 2022年技术进步加速,超高镍+锰铁锂+硅碳负极+碳纳米管+LIFSI等材料加速渗透,4680大圆柱2022年装机交付,远期规划庞大,2023年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有望落地,带动行业结构性需求
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

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之一,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当前下游行业景气延续,需求持续向好;负极厂商有一定议价能力,或阶段性传导成本压力,高石墨化自供比例企业承压幅度相对较小,可以维持合理利润;下游企业加速硅负极应用,受 4680 电池产业化催化,硅负极有望加速放量。下游行业景气延续,需求持续向好:新能源汽车市场景气延续,预计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920 万辆,其中中国销量 480 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全球 450GWh,中国 227GWh。储能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电化学储能成本降低,优势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题报告: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回顾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题报告: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回顾

1.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回顾 总量: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140GWh,同比+165%。 月度装机量:分月度看,2021年各月度同比增速均超过95% ; 2月份受2020年疫情低基数影响,增速高达622%。 分车型装机量:2021年EV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同比+164% ; 2021年EV客车动力电池装机同比-15%。 平均单车装机量: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装机量46KWh,同比减少6%。 分材料类型装机量:分材料类型看,2021年国内三元电池装机74.3GWh,同比+91%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力电池产业链深度梳理: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动力电池即将迈入TWh时代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力电池产业链深度梳理: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动力电池即将迈入TWh时代

新能源汽车销量景气,未来对动力电池需求量水涨船高。中国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预测 2030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0%,目前渗透率为 12.9%,2035 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占总销量的 50%以上。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从 2020 年 331.1 万辆增长至 2025 年的 164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将从 158.2GWh 增长至 2025 年的 919.4GWh。 动力电池发展路径清晰,在固态电解质、高镍三元电池上技术领先的企业未来更有优势。动力电池发展的主
锂资源行业转债梳理:关注动力电池上游锂资源投资机会

锂资源行业转债梳理:关注动力电池上游锂资源投资机会

1、锂资源情况简介  锂资源主要为锂矿石和盐湖两大类,两者的资源禀赋和产成品有所区别。锂矿石生产锂盐品质更高,杂质更少、一致性更高,盐湖生产锂盐成本更低;锂矿石可直接制成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但盐湖需先制成碳酸锂再苛化制成氢氧化锂。 2、锂资源分布情况 全球锂资源储量丰富,资源集中。根据 USGS 数据,2021 年全球锂资源量约为8600 万吨,锂资源储量约为 2100 万金属吨,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三国,三者合计约占世界锂储量的 75%,其中智利占比高达 44%。全球
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巨头入场摇旗“钠”喊,技术路线面临分化

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巨头入场摇旗“钠”喊,技术路线面临分化

钠离子电池为何引发关注,潜在市场空间有多大?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较早,由于与同期的锂电池的性能表现相差较大而处于发展停滞状态;2010年之后,由于大规模储能市场的场景逐渐清晰以及产业界对未来锂资源可能面临供给瓶颈的担忧,钠离子电池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十年时间,全球顶尖的国家实验室和大学先后大力开展钠离子电池的研发,部分企业也开始跟进。包括国际代表 Faradion 公司、国内代表机构中科海钠和钠创新能源以及锂电池代表企业宁德时代等。近期宁德时代发布旗下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 160W
钠离子电池技术与产业初探:从储能走向动力

钠离子电池技术与产业初探:从储能走向动力

什么是钠离子电池——原理与结构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应用速度不及锂离子电池,但近年来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热度持续上升。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均属于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相近。与锂离子电池相同,钠离子电池的构成同样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等,但在材料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钠离子电池的工艺和产线均与锂离子电池类似。从产品封装形态上看,钠离子电池也与锂离子电池类似,同样可分为圆柱、软包和方形硬壳三大类。 为什么选择钠离子电池——特性与优势
动力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动力电池材料及结构创新未来展望

动力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动力电池材料及结构创新未来展望

碳中和政策加码,锂电行业高成长性确立,TWh 时代即将来临:2020 年,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突破口选在了“绿色复苏”上,并且中国、欧洲、美国等地区碳中和目标屡超预期,碳中和毋庸置疑已成为全球大趋势,作为能源需求端最重要的场景之一,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我国在电动汽车供应链已经积累了较强的优势,成本快速下降,同时使用成本、体验的提升,以及智能化的加持,行业已经进入市场化驱动时代。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突破 800 万辆,装机量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