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零帕网

2022年9月电动汽车行业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

2022年9月电动汽车行业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

公共充电桩:为社会车辆(全部或部分)提供充电服务,而进行建设运营的充电桩。公用充电桩:完全面向社会车辆服务的公共充电桩。专用充电桩:面向部分特定社会车辆服务的公共充电桩。共享私桩:个人为满足私人车辆充电而进行自建,且可向其他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鉴于公共充电桩的定义,现将共享私桩独立出来)。交流充电桩可分为单相(7kW为主)和三相(40kW为主);直流充电桩充电功率普遍≥60kW。
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论道“渗透率”,发轫之始,何须担忧?

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论道“渗透率”,发轫之始,何须担忧?

• 四论“新能车渗透率”:• 一论,新能车渗透率瓶颈远未到来。我们认为,新能车渗透率天花板并非为40-50%,而是80%以上。1)22年1-7月全球新能车累计销量对应的渗透率为11.51%;2)22年1-7月中国新能车累计销量对应的渗透率为22.01%;22年1-7月欧洲新能车累计销量对应的渗透率为16.08%;3)22年1-7月美国累计销量对应的渗透率为6.76%。• 二论,全球范围燃油车禁售计划+主机厂停售燃油车时间表推进,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1)各国或地区全面禁售燃油车计划多集中在2030
德赛西威(002920)研究报告:拥抱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龙头公司高速发展

德赛西威(002920)研究报告:拥抱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龙头公司高速发展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带动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配置渗透率提升,预计两者 2025 行业规模合计近 2000 亿元:消费者近年对汽车智能化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处于快速提升状态。目前中国市场座舱智能配置水平的新车渗透率约为 53.3%,根据 IHS 的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预计可以超过 75%,我们测算 2025 年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可达 1093.5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达 24.3%。前装 L1-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有望从 2021
亿欧智库:2022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前沿科技量产应用研究报告

亿欧智库:2022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前沿科技量产应用研究报告

汽车是规模最大的工业产业,产业链长、带动力强。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将形成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产 业链以及消费者等多方面的牵引和带动,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随着政策、环境、产业等高速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智能电动汽车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自2019年以来,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呈爆发式增 长,部分城市纷纷推出支持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政策,并予以极高的补贴。科技逐渐成为智能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其量产应用过程 中的困难场景与解决方案逐渐引起关注。亿
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电动汽车板块十年复盘与展望

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电动汽车板块十年复盘与展望

板块成长性源于电动车型推陈出新带来高爆发力,特别在低渗透率背景下优质供给对于需求的推动力极强。板块的周期性源于产能周期与需求周期的叠加错配,需求周期受到政策、技术突破(如铁锂 CTP)、产业链价格、车型周期等共同作用,产能周期往往和产业链价格以及各环节盈利能力波动高度相关。我们正经历电动车的超级周期:从燃油车“备胎”到“下一代产品”。新能源车发展可分为三阶段:政策驱动→车型驱动→认知驱动,车型丰富度的提升是推动销量爆发的重要条件。国内市场已经历 2020-20
埃森哲:升级电动汽车供应链迫在眉睫

埃森哲:升级电动汽车供应链迫在眉睫

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扩大。过去几年,电动汽车生产势头强劲,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巨大飞跃。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报道,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30%左右。有两类企业将在电动汽车市场展开激烈争夺。一类是老牌汽车制造商⸺“巨头”。他们一方面继续发展传统内燃机汽车这一核心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向电动汽车转型,开拓全新业务。然而,这些企业也发现,实施转型并非易事。另一类是初创企业。他们创立科技公司,以汽车制造为副业,力争成为“造车新势力”。这些造车新势力发现,要进军汽车市场,必须以先进技术和
长城汽车(601633)研究报告:智能电动加速科技转型,品牌向上彰显长期价值

长城汽车(601633)研究报告:智能电动加速科技转型,品牌向上彰显长期价值

长城汽车在智能化及电动化领域布局加速,坚持全栈自研核心技术可控,新能源向高端化与混动化突破,单车均价不断提升,品牌向上趋势明显,长期价值越发凸显。维持目标价 59.2 元,维持“增持”评级。公司电动化及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增强产品科技属性,新能源车型价格明显上探,单车盈利持续提升,综合考虑销量、成本及费用端变化情况,维持 2022-2024 年EPS 预测为 0.93/1.48/2.09 元不变。考虑到公司成长性与智能化进展,给予公司 2023 年 40 倍 PE 估值,维持目标价为 59.2 元
软磁材料行业深度报告:电动汽车、绿色能源转型拉开需求大幕

软磁材料行业深度报告:电动汽车、绿色能源转型拉开需求大幕

EV/绿色能源需求爆发,电气金属软磁迎来快速迭代和放量。软磁材料在电气电路中起到功率传输(包含逆变、调压等)、信号处理等功能,下游广泛应用于新型节能变压器、新能源车、光伏、储能等领域。伴随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领域需求爆发,软磁材料的需求场景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高功率、小型化、低损耗、轻量化等性能要求提升,推动软磁材料快速迭代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硅钢、坡莫合金(铁镍系)、软磁铁氧体、非晶薄带、纳米晶超薄带、磁粉芯等多品种、多规格的软磁金属产品。材料、工艺、性能要求等共性内生因素决定了企业经营多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新用户报告:洞察高价值用户,跨越增长鸿沟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新用户报告:洞察高价值用户,跨越增长鸿沟

智能电动汽车正加速渗透、迅速普及,成为一个高确定性的成长赛道,而这个万亿级别的巨大赛道才刚刚开始。 随着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不断演变发展,众多厂商的加码入局与创新,汽车的产品形态与消费需求也呈现出与燃油时代迥异的新变化。面对奔涌而来的电动新时代,厂商不仅需要建立起产品与技术的壁垒,更需重新建立起对市场的全新理解。 全新的电动时代,消费的动向如何?崭新发展的阶段又蕴含哪些消费机遇?如何更好的跨越增长鸿沟步入主流大众市场? 本报告希望通过对市场中具备引领性作用的高价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