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

我们在 21 年 7 月份发布的报告《新格局下乘用车行业系列报告之八:新机遇,新路径下的中国品牌向上》中提到: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备或将成为推动中国品牌份额提升的核心变量。为逐步验证此逻辑,本系列报告以月度为频率对国内终端销量进行研究,跟踪分析驱动技术路径变迁对中国品牌份额拉动的效果,进一步论证销量和价格双维度视角下的中国品牌全面向上。

我们在 21 年 7 月份发布的报告《新格局下乘用车行业系列报告之八:新机遇,新路径下的中国品牌向上》中提到: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备或将成为推动中国品牌份额提升的核心变量。为逐步验证此逻辑,本系列报告以月度为频率对国内终端销量进行研究,跟踪分析驱动技术路径变迁对中国品牌份额拉动的效果,进一步论证销量和价格双维度视角下的中国品牌全面向上。

销量:新能源对中国品牌份额拉动效应显著增强。根据中机中心,中国品牌 21 年 11 月乘用车市占率为 47.1%,同比增长 9.9pct,环比增长0.8pct;剔除新能源后中国品牌市占率为 37.6%,同比增长 4.6pct,环比下降 0.1pct。21 年 11 月新能源拉动中国品牌市占率提升 9.5%,拉动力度同环比分别+5.3pct /+0.8pct。其中 EV 拉动中国品牌市占率提升 7.7%,PHEV 拉动中国品牌市占率增长 1.8%。

价格:中国品牌价格中枢向上突破成效显著。中国品牌乘用车 21 年 1- 11 月终端销量在 10 万元以下、10-20 万元、20-30 万元、30 万元以 上的价格区间内占比分别为 49.6%、41.7%、5.8%和 2.9%,较 20 年全年分别-6.2pct/+1.9pct/+3.1pct/+1.1pct。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及优质供给车型不断推出,预计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价格中枢有望继续上移。

分线级城市:中国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占率显著提升。中国品牌乘用车 21 年 11 月在一线、二线、三线和三线以下城市的终端市占率分别为 43.2%、42.7%、45.7%和 53.7%,市占率同比分别+11.8pct/+8.8pct /+9.6pct /+7.2pct,环比分别+0.0pct/+0.7pct/-0.2pct/-0.1pct。

部分主流中国品牌个性化特征跟踪:11 月上汽乘用车出口销量占比提升至 49.6%,吉利汽车“中国星”系列、领克品牌销量分别占其总销量的比例为 18.8%和 17.0%,长城汽车坦克品牌销量占其乘用车销量的比例为 10.9%,广汽 Aion 品牌销量占比为 33.9%,比亚迪 DMi 系列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 34.1%。

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1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2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3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4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5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6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7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8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9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10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11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12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13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14张图片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第15张图片

附件
【零帕945】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pdf
****(需购买后查看)
下载文件
附件购买(促销中)
促销价:0.4 积分原价:0.5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VIP权益 | 不支持浏览器清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广发证券,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内容投诉
零帕网 » 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拉动效应继续增强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